close

誠品敦南最後一夜:5萬人向90年代台北告別- 壹讀

五萬人告別敦南誠品的最後一夜

誠品在2020年一共關了九間店,誠品一直拿捏不住是要以書店為優雅的文化核心去帶動百貨銷售,還是乾脆轉型為文創百貨,而讓書店變成書攤,百貨公司其中的一角點綴。拿揑不住,主要還是因為貪心,把百貨的範圍擴得太寬,租金不便宜,選貨雜亂,而現在的主持人,顯然是個不喜歡溜書店的。

文創百貨的概念沒有什麼新鮮,全球都有年輕人百貨中心賣潮流和文創用品,其中以本地品牌為主流,是年輕人買得起消費得起的地方。比起充滿國際品牌專門店的頂級百貨,檔次明顯低了一截。往這條路上走,是自己做低自己了。香港人說: 是做cheap了自己。

我一直覺得敦化南路的24小時誠品旗艦店關燈是可惜的事,不單可惜,因為這店關了,誠品的主軸就跑樣了。

敦南誠品的特色是自成一角,二樓是全層的書店,B1是文創百貨,外面是咖啡室,B2有兒童、文具、音樂電影唱片的專門店,中間再有一兩間餐廳。半夜,誠品的門外有一堆地攤,大部分是台灣年輕人的手工創作。這個,其實是誠品的最佳示範店,以文化中心為主軸自然擴張。兩間咖啡廳的生意大有發展空間,應該再搭配一個文化電影院(有點像松菸),搭配文創展覽,發布會,座談會,而週邊的品味消費/文創品牌會蜂湧而來。

信義誠品永遠無法代替敦南誠品的恬靜悠閒,它就是一間信義區百貨,接交通要道捷運出口,自動電梯和電梯口多得令人不安,每一層大得容易迷路,而不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安靜角落。很多人在誠品內徬徨地尋找,無論是書是產品還是自己的小孩、伴侶。沒有一刻寧靜。一樓的名牌架勢和B1的美食街就是個積聚和疏散羊群的地方。而本來的誠品,是給年輕的野馬棲息和尋求心靈寄托之處。

誠品在十年前已經成為文化地標,代表了台灣的優雅和文明,及年輕人的嚮往和品味。如果它安份發展文化產業相關,把咖啡輕食經營得當,這盤生意已經賺不完。把文化人音樂人聚攏,成為講談分享知識之地,以便宜的租金支持本地創作人,提供各種文化小舞台,最後必得到各區年輕人的熱愛,更勝華山。 或把電影院拿到手,透過電影院延伸潮流服裝,它甚至可以代替華納威秀。它沒有去建立電子閱讀和通訊環境,否則也可以搭上5G的順風車,賣些高科技的微電子器材,代替三創。直接把一些食品和衣著與書店做搭配,粗暴而不倫不類,信義誠品中那些頂著建立國際品牌實又未到那個層次所裝扮出來的高級和豪奢,與誠品本來的優雅閒適,並不相配。

松菸誠品更是災難。頂著文創之名,而書店/文藝相關佔比極少,盡力分租切割,符合庸俗消費。松菸是最失敗的示範,跟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無甚分別,稍為裝作的品味毫無內涵。購物和文藝不是不能同時做,強行混搭只顯得庸俗和粗暴。

難怪近來很多新項目,情願優先找青鳥書店作為合作對象。

回看敦南誠品關燈的最後一夜,五萬人聚集,不乏名人如詹宏志林依晨等。換做松菸誠品或信義誠品,會有這種情感和場面嗎?

不夜書店熄燈詹宏志:誠品敦南見台灣社會能量| 文化| 中央社CNA

一個商場而能與客戶建立如此的情感,才是最成功之道,捨本逐末,何等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難得糊塗 的頭像
    難得糊塗

    記得要笑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