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孔子可以說是影響中華文化最深遠的一位先哲,也可以說他只是個掛名,因為後代很多政客只是假借孔子及儒家之名,以傳達許多扭曲的思維和實行他們自己的政治及教育手段。想了解史料,最好自己讀原文,追尋原始資料。想了解孔子這個人,最好是研究論語。

 

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就是「孔老師」的意思。他是東周春秋末期魯國哲學家,也是中國古早文化從事古籍編審的學者。從他手上整理了古代的禮儀為<儀禮>、古代各地的民歌和祭歌為<詩經>、古代占卜的卦書為<周易>、古代的歷史為<春秋>等。孔子之前,各種文獻只保存在皇室和官員之間,孔子有系統地分門別類編輯成經籍,如果說中華文化有五千年歷史,古代作品開始普遍流傳是自孔子編輯成經書之後,大概就是2500年。

 

孔子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中國歷代讀書人公認他是最偉大的老師,所有讀書人和老師學生的榜樣,世稱「萬世師表」。他提倡教育需包含六個範疇:禮樂射御書數。禮是孔子最重視的維持社會秩序的規範,包括對上天的祭祀,對君主及國家的態度,社會的倫理,個人的品行等。樂是音樂,古代的禮儀都有音樂,有禮必須有樂。射是射箭,御是駕駛戰車或策騎馬匹的技術,春秋戰國時代,習練射御之術保衛國土是男兒之責。

 

最後才是書、數。如果用今天的德智體群美來分類,禮是德和群,樂是美,射御是體,書數是智。孔子提倡的君子之道,仁者,著重是德育和群育,德育是君子之道,群育就是禮,而智是放在最後的。自西漢漢武帝時代董仲舒的獨尊儒術政策開始,整個儒術的發展只著重文人科舉制度和文官的培育,基本上已經偏離了孔子儒家教學思想六藝的教育理念,而只偏重智才的發展。

 

經書的源起:

經書.png

古代沒有紙張,猶太人寫字在羊皮上,中國人寫字在竹簡上,其毛筆字書法跟你和我的差不多一樣醜。竹簡是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後來不用竹片了,這個牘字就再沒有什麼用,為了背書每天要用咀巴唸書,部首「言」的「讀」字就此產生,通用到現在。古代南北叫「經」,東西叫「緯」。讀書是讀一支支竹片,從上到下從南到北的唸,所以叫做「經」。所謂經書,意思只是「直排的文字」。(中國古人看方向自己是北,上面是南,所謂坐北向南,南北,是從上到下,捧著竹簡閱讀,是從前方讀到自己這邊。)

 

在竹簡上記時,一個時辰分八刻,從早到晚,從上而下。刻到中間午時,就是中午,中午之上,是較早的時候,稱上午,中午之下,是較晚的時候,稱下午。而這只是古代民間通俗的說法,專指白天而言。

 

最偉大的老師

跟孔子上課是很有趣的事:

某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坐,曾皙一邊在奏琴,孔子說:「不要顧及我是長輩而不敢講真話。你們經常說,沒人理解你們,如果有人理解並重用你們,你們打算做些什麼?

子路急忙說:「較大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外有強敵入侵,內有饑荒肆虐,我來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氣,個個講道義。」

孔子微笑。「冉求,你呢?」答:「方圓幾十里的地方,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於精神文明,要等能人來教化。」

「公西赤,你呢?」答:「我不敢說我能做得很好,但願意學習。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願意穿著禮服,做個好助理。」

「阿點,你呢?」曾皙彈琴正接近尾聲,他鏗地一聲放下琴,站起來說:「我與他們三位不同。」孔子說:「說說有什麽關係?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曾點說:「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回家。」夫子感嘆說:「我最認同阿點(曾皙)的志趣了。」

 

其他三人走後,曾皙問:「他們三人的話怎樣?

孔子說:「衹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

「您為何笑仲由呢?

「治國要講禮讓,他的話一點也不謙虛,所以笑他。」

「冉求談的是治國嗎?

「怎麽見得治理方圓幾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國呢?

「公西赤談的是治國嗎?

「祭祀和外交,不是國家大事是什麽?如果公西赤衹能當助理,誰能當總理?

 

跟學生談理想,旁邊又有學生在彈琴,是不是很有趣?每個人一生唸了十幾二十年書,遇過超過一百位老師,哪個老師曾跟一班學生一起討論各人的夢想?老師或許有不認同的地方,但既然鼓勵學生說,就不會當場掃興去教訓或糾正他們。孔子這位老師是很體貼年輕人的面子的。還有很重要一點:孔子並沒有一定要每個學生為國為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他也贊同學生阿點可以在河邊優哉悠哉與民同樂。

 

論語第一章學而第一句:老師說「學得的東西可以經常拿出來練習使用,不是非常喜悅嗎?遠方來了朋友,不是非常快樂嗎?別人誤解你而你不慍怒,不也是君子嗎?」孔子這個人,好客又大方,強調學以致用。

 

對於舊知舊識,孔子並不提倡標準答案:「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典故而能悟出新道理,可以當老師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迷失,只空想而不學習就危險了。

 

孔子是個仁厚的君子,言行一致。他說話簡單直接,不加修飾,更不喜歡說話機巧喜歡察言觀色的人。他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討人歡喜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也說「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君子就是少說話而行動果斷敏捷。「剛毅木納,近仁。」看來,聰明靈活,能言善辯,無論君主說什麼,他都能夠因勢利導討君主喜歡的孟子,並不是孔子認同的風格。

 

孔子對於學習這件事態度是開放而投入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學到什麼會常常拿出來練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的人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樂在其中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同行,必有一個可以當我老師的。找到他好的東西我就跟從,找到他壞的東西我就改過。

 

孔子不是個喜歡被拍馬屁被崇拜的老師。顏淵是他最愛的學生,聰明絕頂聞一而知十,對孔子非常尊敬。顏淵英年早逝,孔子傷心大哭,說「天喪予!老天要我的命呀!可是孔子對顏淵的評語卻是「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顏回不是個可以幫助我的人,因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一句不喜歡的。如果你是一個老闆或領袖,所有人只會認同你,把你奉若神明地尊敬,你就危險了。

 

事實上孔子很重視「知人」這件事:「不患人不自知,患不知人也。」他對每個學生的觀察入微,對他們的評語是很精闢的。例如他常掛在口邊提醒學生的缺點:「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參就是曾參了,曾參是影響中國傳統思想非常深遠的<孝經>的作者,上文河邊彈琴的曾皙是他老爸,魯是粗略,不夠精細的意思。

有一天,孔子在學堂對曾參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參啊,我的道理用一個概念就可以貫通了。曾參說:「是啊!」孔子出去以後,學生們問曾參說:「老師的話是什麼意思呢?」曾參說:「老師的思想,無非忠恕二字而已。」

縱觀整本論語的記述,如要一以貫之,孔子之道就是「仁」了,曾參大剌剌幫老師下了二個字的註解「忠」「恕」,孔子說一而曾子解說為二,實在相當粗魯兼魯莽。可見孔子真的沒有看錯人。

 

孔子有時候是很幽默的。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這有點小題大造了吧,而他用牛刀割雞作比喻,卻十分風趣鬼馬。另一次,他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有些人整天吃飽無事幹,無所用心,不是流行下棋嗎?去下棋也比總日無所事事好啊。

「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女人和小孩子是最難相處的,跟他們愈靠近,他們就愈不尊敬你,跟他們離得遠了,他們又會抱怨。

孔子說出這句話,大概長年流離在外,家中的妻子和孩子有所怨言,家庭生活並不十分美滿吧。孔子其實像我們上班族的大男人整天在外面拚命,忽然感歎起自己的家庭煩惱。這句話卻是入心入肺,千古流傳。

 

孔子「述而不作。」他一生言行一致,他編春秋,輯詩經,刪周易,學生把他的言行記述在論語中,他卻真的沒有出版過個人著作。想學習孔子的道理,最好是來來回回把一部論語讀懂讀透。春秋時代大概只有三種文體:記言文、記事文、詩。詩言志,抒發心中所想,尤其是個人的志向。記事文敘述歷史,常常會加插編者的評語,例如後來的史記。論語是記言文,就是由學生記錄當時老師的說話,中間不會加油添醋,跟記錄耶穌言行的新約聖經,是類似的,只是論語更集中在記錄孔子之言,而不在其行而已。

 

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於不知道的事情是不會亂作評論或陳述的。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而且「敬鬼神而遠之。」不是迷不迷信,而是對於不能了解的事情不作沒有憑據的言述。所以孔子可算是一個納於言、拙誠的君子。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算順遂,在魯國衛國齊國都沒能發揮到他的政治理想,晚年回到魯國專心編寫古籍,以編年史的方式編了春秋,收集各地民歌及周朝的禮樂編寫了詩經三百篇,整理了周禮,增刪了周易。由一班出色的弟子在齊魯之間一直廣泛傳授給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當李斯借秦始皇之名焚了民間的書,項羽又一把火燒掉了秦朝的國家圖書館,孔子的儒家學派卻仍保留了最完整的著述留傳後世。這是孔子對於保存中國先秦文化最偉大最重要的貢獻。

 

孔子的人生哲學,簡而明之是君子之道,言行一致,誠於己誠於人,君子的態度就是敬和志,敬天地敬祖宗敬君主敬父母,而君子之志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堅定追求自己的理想,實踐自己的信念。這些全部加起來,就是仁了。

 

熟讀論語後就會了解孔子真正的為人和思想,就會知道從曾參孟軻開始,乃至董仲舒或朱熹之輩的註解,盡多偏離孔子的原意,因時因地滲進自己的意思。那些政治寄生蟲,眼見前車可鑑,既然你假借得孔子之名說自己的話,我當然也可以有樣學樣,於是在儒家治國的千百年來,許多愚蠢或專制的無理之事,常常假託孔子或儒家之名,孔子的意思是這樣,儒家的意思是那樣……真是冤哉枉也。孔子九泉之下,是不需要承擔這筆幾千年的流水帳的。歷代古人以至今天的台灣政客,妄言儒家治世,儒家教育,實際上距離孔子的風範和真實儒家的理念,何只十萬八千里遠!

 

孔子是個偉大的學者和思想家,也是能夠了解學生啟發學生的好老師,更是個言行一致,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君子和硬漢,無論歷盡何種艱辛,都堅守自己的信念活下去,從不動搖改變。外國人問我,我都會說:Johnny (仲尼) is the all time best teacher in China! (孔仲尼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老師!)

 

孔子聖蹟圖.png

 

圖 <孔子聖蹟圖>明代仇英作品

孔子身型高大,換算今天約有186公分,是職業籃球員的身材。他的樣貌卻有點古怪,額頭凹陷,露出一對哨牙。古代畫家根據古書記載,就把孔子畫成這樣,想像起來其實更加搞笑。到底真相如何?除非穿梭時空2500年親眼所見,否則好難接受也…

 

 

【博客來 // 五花馬非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112?sloc=mai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難得糊塗 的頭像
    難得糊塗

    記得要笑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