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浩瀚,與其貪多不如專心讀好幾本經典。然則經典要如何讀法?
蘇東坡<又答王庠書>:
但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術。可笑可笑。
蘇東坡是天下聞名的才子,年少成名,但從年輕到老都勤學苦讀。有個年輕人王庠向蘇東坡請教讀書的方法,他就介紹了這個笨方法,叫做「八方受敵讀書法」。他說一本好書內容豐富,從不同面向可以學習到不同的道理,所以每次只針對一個目的來讀,不要旁及其他。如能從多個面向反覆讀懂了這本書,那就算八方受敵,被別人從不同角度來考驗你,你都能應付自如。這比貪心多讀書而讀得不精,要有益得多。
古代有一本<易經>號稱群經之首,有人從中讀到天道和命運,有人從中讀到君臣倫理和治國之方,有人從中悟到武術和兵法,也有人從中悟到醫卜星相風水。從不同面向學習,發展出各種不得了的哲學或應用技術。
我也常常用這個方法來看電影。大部分人喜歡看電影,每星期看三四部,一年就可以看一二百部。我是把喜歡看的電影來來回回的重看又重看:有時專看導演如何分場和剪接;看他用什麼眼光和角度去述說這個電影故事;有時看配樂,有時看場景和服裝美術;有時專門看劇情的舖排如何上下連接;有時專門看演員的演技和對白;有時看這部電影到底想傳遞什麼訊息,他有沒有成功做到了。意大利導演Sergio Leone的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國往事>,我百看不厭。周星馳梅艷芳主演的審死官,幾乎每次都找到不同的笑點。用這個方法每二三年讀一次<三國演義>和金庸古龍的幾本佳作,每次都有新的領悟。
現代中文教學指標但求每年要學生學識幾多個字,讀完幾多篇文章,寫出幾多份報告,一切以數字來量化,是一種偽科學的學習態度。一本好書其實可以讀好幾年,一篇好文章從不同角度有不同得益,因應學生不同程度講解可以或深或淺。舉例李白的<靜夜思>是篇修辭精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文典範,結果小學不能教太深,中學卻嫌小學教過不必重複,結果這篇短短二十個字的好文章究竟有多好,如何從中取鏡學習寫抒情文,學生讀了十二年中文都不知道。
<靜夜思>,本該小學教一次,中學再教一次。
蘇東坡(1037-1101)可稱宋代的文藝天才,從詩詞文章到書法繪畫,都是整個時代的最傑出人物。蘇東坡的生平卻十分坎坷,少年成名,科舉考試因為文章寫得太好,監考官歐陽修誤以為文章寫得這麼出色天下間只有自己的徒弟曾鞏,為了避嫌就把它評為第二,蘇東坡因此平白失去了當狀元的機會。其後蘇東坡還是當上了官,但官途坎坷,陷於新舊黨派之爭,得罪皇帝,不斷被貶官。
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為了當官考狀元跑到北宋首都河南開封市,後來被貶到黃州(武漢)、惠州(廣東惠陽)、儋州(海南島),差不多遊遍半個中國,以當年的交通,長途拔涉,又是被貶官,身心當是何等淒涼。然而蘇東坡生性豁達,抱著遊山玩水,體驗風土人情的心思,自尋安慰。這些心情,也都展現在他的大量作品中。
例如他被貶到黃州,就去遊赤壁,寫下千古傳頌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坊間多作「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是填詞牌,詞牌念奴嬌有固定的旋律和斷行分句,先有曲後填詞,前面多一字後面少一字,就走音了。多情應笑,是笑此多情,笑自己故國神遊,想得太遠了,故國神遊的句首,就隱藏了一個「我」字,不須要再加個「我」字在句末。「我早生華髮」,這個「我」的運用卻是從遙想轉接回到現實,對應前面的「故國」:看我自己都早已是白頭老翁了,還去遙想當年公瑾如何雄姿英發幹嘛呢?人生仿如夢一場,現在就跟江月喝一杯吧。
後來被貶到惠州,蘇東坡又迷上了吃水果,吃得興高采烈: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
譯文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
一天吃他三百顆荔枝,一輩子做嶺南人我都甘願。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 也是蘇東坡生命的最後一年,他從被貶謫的儋州(今海南島)獲赦北歸,途經鎮江金山寺,感慨萬千而寫下的一首詩。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詩>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二句均出自莊子。蘇東坡的詩詞文章,深得莊子轉念的精髓,無論人生遇到任何困境,總可轉念到自得其樂的一面。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次荊公韻>
這是蘇軾唱和王安石的詩。王安石原詩為: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次韻詩就是用對方押的韻仿作一首,向對方致敬或表達親近之意,古代文人流行的社交方式。蘇軾和王安石政見不合,天下皆知,蘇東坡更因反對王安石新政變法得罪皇帝而吃盡苦頭,但兩人對彼此的才學卻相當佩服。蘇東坡讀王安石的作品,不止一次嘆息:「此老真野狐精也!」王安石讀蘇東坡的作品,也向別人嘆息:「不知幾百年方出此等人物。」
元豐七年(1085),王安石被罷官閒居金陵,蘇東坡從黃州流放歸來去看望他,王安石野服騎驢去江邊迎接。王安石病魔纏身,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可見生活十分無聊。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你勸我就搬來跟你一起住,我真覺得十年前就該這樣了。顯然,兩位政見不合的大文豪,已經和解了,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所謂自古文人相輕,只適用於沒有氣度的庸碌之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洗兒>
洗兒,舊時漢族風俗,嬰兒出生三天或滿月,親朋集會慶賀,給嬰兒洗身。蘇軾當年得子,「洗兒」之外,賦此《洗兒詩》。
蘇東坡話雖如此說,不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註一)的蘇東坡是天才中的天才,蘇東坡的後人,天下喜歡讀書寫作、文藝創作的莘莘學子,誰不希望擁有蘇東坡的妙手?
蘇東坡的精采詩文用字顯淺,即使不用現代語體文翻譯,你也可以猜到八九十分,時隔近一千年,讀起來沒有什麼隔閡。他的寫作風格生動活潑,豪邁開朗,感情豐富,最難得是題材正面,熱情浪漫,結論往往樂觀。配合他的精采人生故事,和許多坊間傳說的笑話軼事,是最好的文學入門教材。
所謂八方受敵讀書法,意思是書海無垠,如要學習知識,四面八方都是,東碰一下西碰一下,如八方受敵,你是招架不住的。必須選定焦點,每次集中鑽研一個部分,就容易有所得著。現今的中國語文課綱,但求各方不要得罪,東選一文西選一篇,繁花點點,學習者如八方受敵。文學入門,先讀三個月蘇東坡,必有猛進。此事不用等老師來教,自己上網找找,就可以開始教你的小孩了。
文學入門一:蘇東坡作品(上面已舉例的從略)
- 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從山水詩引申出人生哲理
- 詩。紅梅(怕愁貪睡獨開遲)從詠物詩借喻人的品格
- 詩。縱筆(寂寞東坡一病翁)借兒子的誤會來自嘲
- 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寫夢境,憶亡妻,感情真摯
- 詞。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寫打獵,兼述志,意氣昂揚
- 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節,想念弟弟子由,情意深遠
- 詞。定風波(莫聽竹林穿葉聲)寫遊山遇雨,而悟到一番哲理
- 詞。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借景抒情,自我鼓勵
- 詞。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寫喝酒夜歸,反省人生
- 詞。漁父(漁父飲,誰家去…) 極簡單的歌謠體,小孩子都可仿作
- 詞。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偶然路過牆外,聽見裡面的笑聲,自作多情
- 文。前赤壁賦(壬戍之秋七月既望)月圓之夜遊赤壁,緬懷過去,藉此抒情
- 文。後赤壁賦(是歲十月之望)晚秋月圓之夜遊赤壁,另一番景色,更有奇幻遭遇
以上共介紹了18篇蘇東坡的詩詞文章作品,適合文學入門詩詞類的第一二課。其他蘇東坡詩詞文章不是不夠好,只是沒那麼顯淺易懂。教文學當然不能夠只教李白蘇東坡,但用來敲門提昇趣味,這兩個人從生平故事到創作風格都有趣,語言也易學易懂,是最有效的敲門磚。
歷年語文教育分兩派: 一派什麼都教一點,讓你有個全面概括的基礎,缺點是幅員廣大,貪多嚼不爛。試想中華文化三千年,每年選一個高人一篇最佳文章就三千篇了,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融會貫通?另一派採用狹窄輸入,在鎖定的領域中不斷重複加強和深化,讓你快速掌握後,再因應自己的興趣或需要往廣度發展。近代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這種方式可讓學習者更快速有效地掌握語言的運用,但從何處先入手因人而異,不適合大班教學,統一課綱。然而對於採用home schooling(在家學習)的父母及小孩,狹窄輸入法顯然更為適合。
說完18篇蘇東坡,13歲以上的少年人大概可以領略蘇東坡的文章風格和慣用技巧,如不涉及寫作練習,不過是5-8小時的授課和討論。同為唐宋時代作品,一篇<虬髯客傳>900字要教整整一星期,以之教18篇蘇東坡,字數差不多,題材鮮明結構簡單語言精采,對於學生來說有趣得多,也輕鬆得多。
蘇東坡另一個身分是美食家,相傳東坡肉是他所創。豬肉色澤紅潤,醬汁濃稠,風味香醇,蘇東坡更寫過一個食譜《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罨煙燄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從四川到杭州,乃至廣東,走遍半個中國,東坡肉今天在各地都是經典名菜。
年輕時寫過一篇關於東坡肉的七律:
名聞赤壁念奴嬌,夢斷朝雲去路遙。
愁淚催成千古句,香魂未赴十年邀。
冰肌玉骨當時事,故國神遊聽浪潮。
回首向來蕭瑟處,東坡有肉好紅燒。
一笑。
【註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兩句出自另一名詩人陸遊,但很多人卻喜歡用它來形容蘇東坡。
【博客來 // 五花馬非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112?sloc=mai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