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習寫文章,要學開頭。開頭開得好,印象分會加很多。

 

學習英國語文並不重視背誦。不過每遇到這一篇文章,老師會建議你把它背下來: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1859”

 

這曾經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昧的時代;是信任的紀元,也是懷疑的紀元;是光明的季節,是黑暗的季節;是希望的春天,是失望的冬天;我們的眼前曾應有盡有,我們的眼前也曾一無所有;我們都將走上天堂,我們都將走向另一端簡言之,那段時期與現在的時期是這麼相似,這些最吵雜的權威人士都堅持,不論是善良或邪惡,用最高級形容詞來評論。<雙城記>

 

<雙城記>這部小說有多偉大?故事有多蕩氣廻腸?人物有多刻骨銘心?老實說我完全忘記了。不過這個開頭太有氣勢,無論與後面的故事有多大的關係不重要,這個開頭就是值得把它背起來。(以前的老師就是這樣教。)

 

連續排比因為重複使用相同的句構,加上詞句工整,句式並列,詞意對仗分明,讀起來鏗鏘有聲,的確可以有效加強一篇文章的開場氣勢。這種開場氣勢的使用方式,在中國語文其實已經流行幾千年,簡稱「對起」。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開首二句以對仗句開頭,就是對起,像一個銅鑼連敲二響,帶來雙重震撼,氣勢逼人,盡顯作者當時之心情煩悶,積鬱難舒隨時要大爆發。開首十一字的排比句,後人讚嘆其「慷慨激昂、橫空而出、奇兀高遠、激動人心。」

 

另一次也是千古傳頌的成功「對起」: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雪。 (前文已述,不贅。)

 

另一場開場方式是用「興起」:

<詩經>是中國最古早的五經之一,當中最重要的寫作手法就是賦比興三種。賦是敘述的一種文體風格,比是對仗排比的句子,興者起也,就是文章起句的方式。一篇文章開頭開得漂亮,活靈活現,文章就自然生動起來了。

 

詩經第一首<關睢>

關關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明是一首男孩子想追求女孩子表達愛慕的情歌,偏偏先說河邊洲渚上兩只親熱的鳥作為起句,帶動出氛圍。(註一)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開首以為是敘述飲酒作樂的興高采烈,連轉數彎,卻原來是述志。曹操這首詩固然寫得意氣風發,酣暢淋漓。不過如非開頭八句開得行雲流水,緊接著的八句基本上都是自詩經直接抄襲過來,不但非原創,還有堆砌之嫌。現在頭開得好,尾也收得好,中間的搬字過紙,反而覺得似信手拈來的瀟灑,向古人致敬。李白被稱為謫仙人,不過比起曹操如此搬字過紙又銜接得天衣無縫,似乎曹操才堪稱謫仙老祖呢。

 

李白是我認為最懂得運用氣勢開場的中國作家。而且佻皮創新,不依常規。他有另一名篇<蜀道難>,開頭竟然是用口語,而且是沒有意義的感嘆詞: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想像一夥人準備登蜀道,走到山邊,向上望去,整個蜀道依山而建,高危斗峭,各人不禁發出不同的歎謂:

 

!哎呀!!這麼又高又危險!走蜀道之難,真的比登天還要困難啊!
利用口語,各人的驚歎聲之中,直言登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從這先聲奪人,才開始細致的登蜀道的描述,後面居然還是高潮一浪接一浪,這才是真的高手不畏高啊。這種寫法,先從幾聲尖叫引起你的好奇,可以稱為「事起」。

 

說到先聲奪人,可以看看後來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張飛第一次出現的開場:

 

(劉備)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歎。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其形貌異常,問其姓名

 

看見別人歎氣,就大聲叱罵,可見此人個性的魯莽直率。而這人神高神大,跟一只站著發怒的老虎沒有什麼分別,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隨時想打死人的樣子,如此人物,大聲一喝,先聲奪人,總有幾個人被嚇得腳下一軟,面青唇白吧。作者先讓你聞其聲再讓你觀其人,就是希望達到這種突出的效果。

 

後來劉備和張飛坐下來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這關羽的出場,雖然作者用了更多的形容詞,但比起剛才張飛出場的先聲奪人,就沒有那麼戲劇化,稍為遜色了。

 

當代才子黃霑先生(1941-2004)是粵語流行曲的填詞高手,也是電視廣告的創作高手。他的創作風格常以開門即見山的方式表現,例如電影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第一句就是「滄海一聲笑」, 電影<奏俑>主題曲<焚心以火>第一句就是「焚心以火」,第一句就把整首歌的情調和主旨唱出來了,該灑脫的灑脫,該哀怨的極盡哀怨纏綿。他的廣告名篇:「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人頭馬干邑的賀年品牌廣告),廣告歌:「兩個就夠晒數兩個就夠晒數,生仔也好生女也好,兩個已經夠晒數。」(家庭計劃宣傳生育二名子女就夠了。)行內話是「搶三秒」,前三秒吸引不住觀眾聽眾,大家可能就轉到別台了。開了個好頭,大家記得頭一句,就記住整篇的主題精神或品牌名字了。這種開頭方式,可稱為「開門見山」。

 

image

https://youtu.be/A-kwIcfc5Wo

忘記他是黃霑先生另一首佳作,詞曲包辦,開門見山。主唱鄧麗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