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年跑到北京清華學院修讀法學院短期課程,大開眼界。清華大學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殿堂,處處有歷史的蹤跡。走入清華如劉姥姥入大觀園,流連忘返:清華園、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錢鍾書的故居、王國維的銅像、還有朱自清的荷塘。

朱自清當年住在清華校園,晚上睡不著出來走走,回去就寫下了<荷塘月色>,之後幾十年,幾乎是中學生的描寫文必讀教材。小時候讀朱自清<荷塘月色>,卻毫無感覺。香港只有高樓大廈和儲水水庫,山溪水道,哪有什麼荷塘?中文大學有一個小小荷花池,一池死水隱約有陣怪味,荷花三兩,蚊子一堆。晚飯後在清華的荷塘繞一圈,拿起手機閱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卻是活靈活現。

唐詩三百首是一個時代的總結,後代學寫格律詩的讀書人讀到手不釋卷,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時也會偷。」今天,這書中可能只有30首可以引發你的共鳴,100首比較容易閱讀。<古文觀止>精選了自春秋戰國時代至明朝的出色散文共222篇,今天作為中學生教材,22篇已經有點多。

小時候老頭子介紹我讀五四文人的散文,他大力推介魯迅,而我讀了就打瞌睡。郁達夫和梁遇春的散文比較吸引我,其趣味卻不如白話文本的<笑林廣記><聊齋故事><成語故事新編>或蘇東坡、徐文長、鄭板橋等的詼諧故事。

中學之後,黃永武的小品系列,李英豪的中國經典與現代人系列,十分好看。報紙專欄是每天的主要零食:林行止的政經短評,張五常的經濟類散文,倪匡短篇小說,蔡瀾的飲食筆記,梁羽生的象棋評論不過最能打動我心的,是黃霑、盧國霑和林振強的粵語流行歌詞。

十年前我寫了一本〈無眠之夜〉,把我能懂的現代各種文章寫法,以詩、散文、小說的方式寫出來,是給女兒的作文參考,不過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她毫無興趣,翻兩翻就去讀她的少女小說去了。今天重讀該書,句法已經太複雜,與時下流行的手機閱讀方式更是格格不入。

語言時刻在變,轉眼過時。青少年學習當代作品,最好貼近自己的時代和生活。不是身邊的人身邊的文章,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天下事,關我屁事! 如果是台灣人,我會說電視節目主持人蔡康永(1962-)的文筆很好,以前的散文不錯,不過近年他跑去大陸發展之後,語言方式已經不一樣,不再是地道台灣了。如果你是上海人,我會說網紅韓寒(1982-)年輕時候寫得特別有鋒鋩,反映了新一代中國年輕人的聰明和自信。如果你是成都人,我理所當然進一步就跟你介紹李白、蘇東坡和<三國演義>。另外我會針對每個人喜歡的流行歌詞,從語文表達角度去做分析解拆。

如果你喜歡外國文學,我會介紹美國Raymond Carver(1938-1988)的短篇集中譯本。他行文平白簡單,翻譯成當代中文後沒有太大偏差,而故事的舖陳有深刻的生活感,打動人心,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1949-)對他推崇備至。以色列作家Edgar Keret(1968-),想像力豐富,文筆輕鬆幽默,內容卻耐人尋味。閱讀翻譯文學學習中文的好處,是跳過修辭造句的技巧,欣賞整篇的布局如何舖陳,而達到表達思想之目的。

以上我提到的所有人物或作品,在你讀到這篇文章之時可能都已經不合時宜。從公元前大概五百年孔子編了幾部經書到1919年白話文運動,2400年來在每個文學鼎盛的時代我們只能挑出一百幾十篇作品,可都是精華中的精華。

1919年至今,白話文時期不過100年,一千年後如果仍有人學習中文,你猜他們在這個「古典白話文時代初期」能夠挑出哪些優秀作品?以什麼為依據?我唯一有把握可能是<射雕英雄傳>。它並不是我最欣賞的白話文小說作品,甚至普遍認為它不是金庸最出色的作品,但用一千年後的眼光從歷史去回顧,是從1919-2018過去100年最有影響力的白話文小說作品,這是從社會經濟角度而不是從純文學角度去衡量的俗見。

根據市場調查:華人平均每周閱讀超過八小時,先不管讀的是什麼。雖然我們讀書愈來愈少,也漸漸不看報紙雜誌了,但利用網路及手機閱讀的時間卻非常長。近年的中國年輕人,以閱讀網路小說和微信公眾號為主,台灣及香港,以手機閱讀為主。

如果今天你的小孩十歲,你應該已經擁有三四十年豐富閱讀當代文章、使用當代中文語言溝通的經驗,你自己就可以是最好的教練,還需要等學校去挑選那些已經過時的文章給你的兒女嗎?

每天閱讀到能夠打動你的文章,朋友轉寄給你能夠打動你的文章,稍加分析:它為何打動我?它用了什麼手法?它要傳達的意思是什麼?然後就可以分享給你的兒女,甚至一起討論,培養一下親子關係。你和你的兒女每天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你不懂營養學卻有本事每天挑最有營養的食物給你的兒女的身體吃,也就不需要懂得中國語言文學也一樣有本事每天挑有營養的讀物給你的兒女的靈魂吃,你就最好不要再逃避責任了。

父母不愛讀書,不要指望兒女愛讀書。自己沒看過的書拿去給兒女讀,兒女學壞了還是你的責任。台灣王鼎鈞先生是當代傑出文人,他寫過一系列給中學生讀的好書包括<人生三書>(1975)<作文四書>(1978-1986)<古文觀止化讀>(2013)。裡面的素材舉例或許已稍過時,但重點是心法和技巧,值得父母讀明白後,再訓練兒女說話和寫文章的技巧,甚至自己重編素材換成自己的語句(你自己用白話文說話已說了二三十年,絕對有能力處理得來),最後整理成筆記,用孔子透過聊天的方式傳授給兒女。男與女的興趣大不相同,材料不應該完全一樣,了解兒女的興趣,跑車介紹或如何裝扮漂亮參加晚會,都可能是一篇好教材。孩子讀完後,最好要求他口頭報告,分享心得,藉此訓練他疏理資訊和舖陳表達的能力。訓練說話和訓練寫文章,其實同理,只是今天的中文教學課程,說已經少,還好課堂外孩子天天在說,寫就更少,結果經驗生疏失去自信。

以上我介紹的書單,是給父母參考的。兒女的當代中文讀材,每天無限量在產生,兒女的靈魂要裝載些什麼,如果需要指導教練,最好由父母去負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