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準書局撿到一本N年前的禁書新版: 李敖。
其中一篇文章是,寫於一九六一年七月。
略述如下:
王洪鈞先生刊登了一篇文章:(註一),提出了一個問題:「首先不必談如何使青年接上這一棒,倒要看看如何使老年們交出這一棒?」
李敖:站在一個青年人的立場,我所關心的是:第一,從感覺上面說,老年人肯不肯交出這一棒?第二,從技巧上面說,老年人會不會交出這一棒?第三,從棒本身來說,老年人交出來的是一支什麼棒?我擔心的是,老年人不但不肯把捧交出來,反倒可能在青年人頭上打一棒。
(後略)
有說,權力是男人的春藥,看前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卸任數年間像衰老了二三十歲,可以想像一二。
政治人物不肯把棒交出來,反倒可能在你頭上打一捧,這一捧有多痛,可以讀一讀近來的最新流行讀本: - 趙紫陽的祕密錄音。
然而政治人物是終須交棒的,因為一個國家不屬於幾個人所有,在二十世紀,皇朝政治已經沒落,到二十一世紀,人人平等,世間不再認同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皇室法則了。
企業卻是另一回事。
有說:假如王永慶逝世前五年就完成所有交棒,遺產轉移,分家等,下一代的權力和資產分配都已牢固,今天就不容易出現爭產方波。
或曰:從棒本身來說,張忠謀交出的應是一支回力棒,最後又回到自己手上。
言談間,都是以常識直覺,隱隱然認為老年人不交棒是不對的。
然而創業家對於其一手親創的事業,感情猶重於對其親生兒子。
尤其是神級人物的創業家,被稱為經營之神的企業翹楚,只要自覺可以,為什麼不做到至死方休?
全球競爭白熱化,每三五年各行各業都會面臨一次大危機,創業家不忍自己的親生子(事業)死在交棒人手上,面臨大挑戰更是躍躍欲試,於是當仁不讓回鍋,親自操刀,敗死亦鬼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無論成敗,百年後都是佳話。
我不贊成也不反對企業交棒,站在老闆的立場,如果不退休就勞心勞力損肺傷肝,當然交棒好過,如果退休後無所事事急速退化,可能死得更快,那就不如繼續工作好了。站在旁觀立場,愈大企業的最高商業決策愈是智力問題,智力與體能或年齡都可以無關,只看你如何管理自己,何況這叫做大股東意願,大股東如果認為自己可以,當然有權不把輸贏交在別人手上,站在旁邊的小股東再擔憂,也只能乾瞪眼作壁上觀而已,因為你的籌碼和得失都不及大股東手上的付出。
國家有十億人,一個領導者的國家擁有權是十億分之一,企業有十億股,一個大股東卻可以佔九億九千萬股,領導者不能把國家斷送(因為擁有權太小),大股東可以把自己的股份輸光,這就是必須交棒和不一定要交棒的關鍵區別,當中的考慮,與年齡無關。
註一:
王洪鈞這篇文章寫於同年四月,附在李敖文章之後,其文精采而充滿誠意,比李敖那篇更具可讀性。引其中一段:
我很冒失的把我所接觸到的和所理解的青年人大體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有理想,有熱情,有步驟的青年人。他們埋頭苦幹,雖不一定滿意現實,但對前途仍具信心。
第二種是有野心而不實際,有熱情而不沈著,有見地而不能貫徹。這些人生活在兩種力量的衝擊與矛盾當中,所以很苦悶,很憂鬱,很激憤,也很難思議。
第三種是被現實所征服的青年人,他們知道如何混、如何騙、如何討便宜、如何逃避。
不幸的是,第二種比第三種少,第一種比第二種少。
我無意批評年輕人。老實說,不去分析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去了解他們所受的教育,光是指摘他們,那是不公平的。
(後略)
文章寫於四十八年前,放諸今日,你是以上的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還是世代更新後的第四第五種?
- Jun 20 Sat 2009 14:08
老年人和棒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