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來專家每日在海邊打坐,看望潮來潮去,冥想未來趨勢,坐得久了,發現好多爬行類動物在身邊爬過,投奔大海,且居然可以成功存活在海中,於是眼前一亮,四出訪尋資料,找到全球暖化問題導致南北極冰融,全球水線正在升高的證據,和一系列看來在海上活得非常寫意的爬行類動物名單。終於,未來專家發出未來預告:未來所有動物都會活在海裡,地球上僅餘的十分之三土地將被海水淹沒,再沒有陸上生存空間。兩腳類動物如人類,極可能生活如企鵝或海馬…
今日就迷信互聯網可以全面代替某種媒體,猶如坐在海邊看見水線稍高,少部份爬行類動物投奔大海,就以為所有動物勢必如此,其實,最後海洋生物和陸上生物的比例,尚未可知,互聯網路這新興通路能代替多少實體通路的日常運作,尚未可量,人類,無須急於伸長咀巴縮起雙腳,變成企鵝或海馬。誰能預告未來?連上帝也不知道阿當會偷吃禁果…(否則後來就不會震怒,重訂人生必須贖罪的遊戲規則。)

凡極好和極壞的東西都會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擴散出去,帶來過度的期望或恐慌,好如互聯網,壞如奪命的傳染性病毒。期望和恐慌偏偏又是連體嬰,彼此不離不棄,最明顯的例子是金融交易市場的買入和沽空,或閣下對人生命運的患得患失,所謂「運好怕命短,運衰怨命長」也。(一笑) 近年來互聯網這新媒體發展極好,自然對傳統媒體陷入過度的恐慌。

從1925年英國的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發明了電視機後,不到五十年,幾乎所有先進國家的家家戶戶都擁有最少一台電視機。以當年的資訊流通程度,國民收入,各國的邦交關係,科技交流和運輸時間等,其擴展絕對比今天的互聯網更急速更瘋狂。 電視機普及化,人類改變了主流的生活習慣,看電視變成每天生活的必要時段,未來專家紛紛預告未來,其中一個重點是報紙和廣播電台將會消失,被有聲有畫的電視節目全面代替。

事實上,媒體生存不容易,死卻也困難,回顧歷史,新媒體隨著科技演進不斷新增加入,舊媒體卻還是有其生存之道,如果絕大部份媒體依靠廣告生意維持生計的話,曾經興盛而如今絕種的廣告媒體還未有聽聞,連派傳單、貼街招和上門推銷都依然存在,只是被更名為「派報」「DM」「戶外廣告」「直效行銷」「傳銷」等等而已。恐龍的確已經絕種(題外話一),但百萬年後仍然有不計其數的爬蟲類動物活得「肥肥白白」,生物為了存活會因應環境而改變,生意亦然,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仍有大量報紙和廣播電台存活,而且獲利可觀,甚至比電視享有更高的營收和利潤,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廣播電台非我本業,專說報紙。

報紙要死,絕對不是死於目前這種互聯網。互聯網上資訊極度自由流通,於是資料過多消息泛濫眾說紛紜,而且資料內容難辯真偽,網主可以隨時隨意刪走或更新版本,舊版本不留痕跡,無憑無據。歷年來市場調查最可信的媒體是報紙,最不可信的媒體是互聯網,可見一斑。報紙的生存命脈應來自其每天提供白紙黑字的新聞確鑿資訊,文責自負,建立公信力。換句話說,或許其他媒體可以不報告新聞而繼續存活,但人類需要報紙是因為報紙能夠每日提供確實的新聞資訊,世事瞬息萬變,人類的生活需要一個純粹而可靠的新聞媒體,協助了解每天世界上的變化可能對自己的影響,那是現代人一種非常重要的安全訴求,許多人年輕時不看報紙,中年以後卻回到這個老媒體,而每當社會或經濟動盪,發生重大事故,或民主選舉,報紙銷量必增,原因正在於此。報紙或許應改回原名「新聞紙」,newspaper,這更符合報紙的本質。沒有新聞內容或偽造新聞內容的報紙資訊沒有可靠度也沒有實用性,喪失本質,沒有其他新媒體的衝擊,也會死得很快。

報紙不死於互聯網,卻必死於世界缺乏紙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未來專家有「無紙辦公室Paperless Office」的說法,說未來辦公室全部透過電腦來溝通和存檔,不再需要紙張,更樂觀認為全球涉及紙張需求和樹木環保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向前走了近二十年,今天我們當然知道那是錯的,辦公室在日常通訊上的確以電郵和網路聊天室代替了跨域傳真,節省了大量用紙,但電腦科技卻大大提高了搜羅資料、精密計算、圖表處理和版面編排的效率。從前要逐字逐行撿字元的活版印刷,例如報紙,現在採訪書寫編輯美術排版印刷發行,每份一百多頁全彩色數十萬字數百圖片,全國發行六七十萬份,數百人十數小時製作時間就可以全部完成。從前的校園報告或辦公室商業報告,十數張足可條理分明,如今為了爭取表現,顯示努力成果,動輙數百頁全彩色圖文並茂,稍有錯誤或不夠雅觀重改又重做,每改一次就重覆列印出來檢查,完成後又再影印十數份給別人參閱存檔…(題外話二)

科技令到資訊暴增而生產時間大降,不錯,我們現在已極少傳真或郵寄信件,也甚少執筆記事或沖曬照片,販賣書寫用紙筆和傳真機、提供照片沖曬服務的生意等都已日漸式微,但另一方面因為方便和快捷我們更急速大量地耗用紙張。某天全球拉響警報,發現樹木對人類最重要是製造氧氣而不是製造紙張,於是全球禁止砍伐樹木,如要使用紙張,只能融掉既有的各類紙品循環再造,直到不能再造為止…顯然,這不是三五十年間會發生的事,到發生之時,報紙蓋棺之日,必然已有另一個最具備公信力提供每日新鮮確實的新聞資訊的媒體出現,目前任其自由發揮的網路新聞,質和量都大有問題,言之尚早。(題外話三)

報紙和廣播電台已經存活了過百年,接受過無數新競爭媒體的挑戰,每一種傳統媒體都代表了人類一種生活習慣和方式,即使要被全面邊緣化,不是三五十年間就會出現的事,即使全面被邊緣化,生存空間還是很大,但少數留下來的存活甚至營利者,必定是願意付出更高昂成本製造更優秀產品的成功媒體,至於全球市場萎縮的問題,對於傳媒這種著重區域文化的產業其實無關痛癢,今時今日能夠做到全球化規模這麼大的媒體數不出幾個,這些事情讓他們擔心好了。(題外話四)至於三五十年後甚至百年後會怎樣,在有生之年,應該還是到處可見報紙、雜誌、書本、衛生紙、衛生棉、紙尿布、紙捲香煙,到你和我都死了,又管它幹嘛?!

(題外話一) 如果恐龍會發言,牠們是不會承認自己已經絕種的,因為體型大的才叫「恐龍」,小的被邊緣化,變成「爬蟲類」。正如最古早的美國人如今被稱為「印第安人」,最古早的台灣人如今被稱為「原住民」,這讓我不禁擔心:可能百萬年後地球的新主人翁也會認為「人類」已經絕種,因為胖子才叫「人類」,演化至百萬年後的都是「腦點類」──人類絕種的原因是長期缺乏運動,大量耗用食物的肢體和器官都已無用退化,最後演變成只留下最發達的需要不斷點擊,用作打電動和上互聯網的手指和記憶功能按鍵接收信息的一丁點腦袋…

(題外話二) 多年前傳說某教授的年度作業評級只須打開強力風扇,被吹得遠的成績必差,最厚的份量最重的必列優等,如今恐怕要開動飛機引擎,否則個個穩如泰山,紋風不動,難分高下。

(題外話三) 除非真到了全球禁制紙張供應的地步,否則再多的警告都是無用的,落後國家資源缺乏,科技教育落後,買不起電腦也用不起手機,還是依賴印刷品和紙張,先進國家注重衛生,不會用手指代替衛生紙擦屁股,也不會學舊時農村婦女用碎棉布包爐灰做吸血棉墊,剪下舊破布做嬰兒屎尿布,重覆清洗再用。(小時候幫小我九歲剛出生的弟弟摺疊屎尿布,依稀記得像架飛機一樣兩邊三角中間長方,前後左右包一包再用扣針固定,初時只負責摺疊十分有趣,後來要幫忙換洗就聞風必遁,哈哈)還有那些明知危害健康還是樂在其中的煙草大蔴雪茄等等,印刷品或可循環再造,這些紙張原料卻都活生生被沖進馬桶或燒成灰燼,無法輪迴永不超生。

(題外話四) 報紙和廣播電台是區域文化媒體,無法成為全球化商品,另文再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