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Alan叫我寫寫金庸小說,過去五十年前人寫有關金庸小說的字數大概是原著總字數的千百萬倍,何必再湊一腳,無奈欠了他老哥酒錢,只好以文還酒。
金庸1924年出生,自1955年開始寫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到1970年最後一部小說越女劍,從31歲到46歲前後大概只寫了十六年,31-46人生閱歷開始豐富,創作精力顛峰,寫了十五部小說,佳作大概七部,都是長篇為主,沒有成功的八部,寫得應該連他自己都覺得很無聊。
蓋棺定論,金庸是過去一百年最成功也是影響力最大的當代華文小說家,他的小說在過去六十年流行一時,然後被改篇成電視劇集,電影,電玩遊戲,至今不衰。今天金庸劇集或電影或許已不是潮流,不過金庸小說的橋段散見於大部分華語古裝改編武俠電影和電視劇,每年的電玩RPG遊戲除了三國演義主題,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主題為最。回顧過去自1917年白話文運動至今,沒有第二位華文小說家或第二部華文小說影響世俗之廣之深有如他者。
金庸小說好看,跟金庸的職業背景有莫大關係。他精研歷史,又好讀中西文學,當過五六年的電影編劇,又在報社工作。他大概是發覺靠寫武俠小說可以賣報紙發達,所以才自己出來開辦明報當上老闆吧。結果他最好的作品,與歷史事件巧妙扣連(這古龍做不到),有大量的中式小說的類型人物,形象鮮明(這與三國演義異曲同工),有西方小說的人物心理細致刻劃及成長變化(這梁羽生做不到)。他在報紙上連載,每天二千字,又是自己創業,一天寫得不精采可能就會跌銷量,所以每二千到五千字必有高潮,吸引你每天購買他的報紙,幫他發達,故事自然非常緊湊,高潮迭起,不會拖拉。他描寫的場面有電影感,畫面活靈活現(這是電影編劇之功),所以他最好的小說必有幾個大場面各方英雄邪魔雲集,看得你眼花瞭亂,他的結構嚴謹,就像寫劇本一樣,七十三場戲的框架已定,然後逐場戲去完成,所以絕少甩漏(古龍及其他連載小說家的流水式寫法卻常有錯漏或死人翻生二次出場的狀況)。
小說十五部,越女劍,俠客行,連城訣,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這五部都是失敗之作,不必浪費時間討論,簡單說,你重複再看十次,都不會對這部小說有深刻的印象,勉強可以是金庸小說迷用來消磨時間的無營養零食。
挑走這五部,第一眼看見是金庸有父親情意結。袁承志,郭靖,楊過,胡斐,張無忌,喬峰的人生重要課題之一都是殺父之仇。令狐沖,韋小寶,都是孤兒,沒有父親。虛竹,段譽被開了個玩笑,一個父親是少林方丈,另一個父親是他大伯。所有男主角跟父親基本上沒有任何父子關係的描述,張無忌在冰火島七年與父母朝夕相處,在後來的情節,無論生活有多苦,孩子從未回憶過父親和他相處的時光,惟有母親殷素素那句「愈美麗的女人愈會騙人」,張無忌屢試不爽。金庸是不肯寫還是不願寫,他好像沒有說過。看金庸的個人生平,他父親有九子二女,有點像段正淳。又逢戰亂,父子關係可能相當疏離。
1953年香港武術界出了一場鬧劇,兩位有名望的師父一屬白鶴派一屬太極派在報紙上罵戰,繼而比武,去澳門簽了生死狀,結果第一回合,白鶴派的師父老老實實擺開白鶴拳架式,卻被太極拳師父以西洋拳的刺拳擊中鼻樑,輸了半招,因為見了血,比武草草收場,二方回去繼續在各自的文字地盤罵戰。此事鬧到沸沸揚揚,新晚報見寫武俠新聞都可以賣紙,不如找人寫武俠小說試試。結果1954年梁羽生發表龍虎鬥京華一炮而紅,金庸隨後於1955發表書劍恩仇錄,全城轟動。
書劍恩仇錄基本上是以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的套路,扣合歷史情節和民間野史,以反清復明和乾隆身世為情節主軸,然後釋出大量形象鮮明的類型人物,令人深刻難忘的都是以人物取勝。香香公主,翠羽黃衫,火手判官,綿裡針,奔雷手,千手如來,人人有外號,每個人物躍然紙上,猶勝水滸三國。此書最大的不足是陳家洛個性模糊,愛也不深恨也不深,反而乾隆貪色狡詐,張召重貪功為名而狠辣,鴛鴦刀駱冰和金笛秀才余魚同各自的癡情,香香公主的天真和貞烈,配角們搶盡鏡頭。書中所有人物基本上從開始就定了型,相當平面化,整部小說的技巧與梁羽生的水準不相伯仲。這部小說雖然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但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中國傳統章回體俠義小說的典範。
碧血劍一直解決不了一個重要問題,究竟袁承志是主角?還是金蛇郎君是主角? 金庸自己個性嚴肅認真,跟這袁承志有幾分相像,不過如果是小說人物其實沒有什麼吸引力。先前陳家洛還是個懂得音律會跳舞讀莊子的貴公子,袁承志就是個完全只會皺眉頭報仇雪恨的小廣東。(他爸袁崇煥是出了名的廣東狠角色,口頭禪是「丟那媽,頂硬上」。碧血劍用了大量憶述描寫金蛇郎君,結果令袁承志的人物塑造和經歷更薄弱。袁承志與仇人之女關係曖昧不痛不快,夏青青對袁之愛又有點過度熱情一廂情願,而袁在愛情上的表現也是模稜兩可。這個小說男主角實在不痛快,到頭來也是一事無成,試問讀者讀下去怎會拍手掌。這部小說進退失據,不能算是佳作。
金庸自己肯定是個聰明絕頂的人。綜合上二次的成敗和他的個人專長(編劇才能+學貫中西),射雕英雄傳光芒四射,是至今被最多人記得,也是最多改編成電子遊戲和電影電視的華文流行小說。類型人物發揮到極致,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頑童,鐵掌水上漂。個個獨當一面。金庸也是個個性很執拗的人,不為市場屈服,第三個男主角依然嚴肅認真,個性與陳家恪袁承志一樣無趣。不過這次設計他極愚蠢,但極老實認真勤懇善良,也極幸運。他身邊的人物更是非常有趣,層出不窮,他的對象是一個對照,聰明絕頂的小妖女黃蓉,他的兄弟是另一個對照,認賊作父機靈狡詐貪婪無情的楊康。他的奇遇也是此起彼落,忙到幾乎沒有時間找他的殺父仇人報仇。他單純的心情不斷變化,甚至陷入迷茫,覺得不應該學武功,而最後卻成為一代大俠,為國為民。這書也扣連了歷史,但巧妙地若即若離,大人物成吉思汗卻成了最重要的歷史背景板,令小說格調不止限於奇情武俠,而涉及了國家民族。以寫作技巧論這不是金庸最好的一部小說,卻是能見度最高的省亮招牌之作,中西合璧,歷史奇情加上愛情,天衣無縫。金庸小說自這部小說奠定了當代全球武俠小說第一高手的地位,是一部絕頂佳作。
1959年金庸在新晚報寫了部四個月連載的雪山飛狐,是他辭職不幹去創業前的最後作品,可想而知不會用全力。(有好東西當然留給自己用。) 自從電影開始流行,電影對小說家的影響甚深。五十年代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把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搬上大銀幕,風靡全球。雪山飛狐基本上是羅生門的仿作,真正的主角是大俠胡一刀,透過憶述胡一刀的英雄事蹟和幾場往事,用全側寫的方式雕塑出胡一刀的英雄形象。作為小說寫作教材,這絕對是範本。故事是一場懸疑輯兇,也涉及報父仇,還有西洋話劇中常有的錯摸情節,這小說的技巧是成熟的,但情節結構是模倣的,內容是沒有靈魂的(因為人物都沒有靈魂,內容自然難有靈魂可言),總體來說,看了一百篇,只記得一個胡一刀英雄豪邁,比起金庸的其他佳作,多有不及。不過作為一部懸疑的中篇小說,有奇情,有武打,有香艷,有探案,比起倪匡最好的一批奇情懸疑小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神雕俠侶是金庸創辦明報的第一部作品。好吧,幫人打工可以任性,自己做老闆就要顧及市場。第一,男主角豈能再是大悶蛋? 必須靚仔有型兼聰明絕頂,被壓逼被看扁身負深仇大恨,女孩子見到他就是蜜蜂遇見蜜糖,偏偏情路多波折。飛揚跳脫,深情如劉德華,楊過雖非為劉德華而寫,劉德華卻演了幾十年最成功的楊過。挾射雕英雄傳的餘威開續集,本來就有保證,男主角大翻身,一切符合讀者的美夢,而各個射雕人物在此一一而終,大家終於心不甘情不願也心甘情願地同意告一段落。神雕當然寫得非常好,尤其主要寫愛情和癡情,次寫家國的取捨,殺父之仇與俠之大者,捨仇從俠,才成就了一代神雕大俠楊過。楊過的性格和心理變化帶動了整個故事的發展,即使所有人物沒有什麼創新,情節是牛肉換雞肉再炒一次,但完全不覺膩,因為同樣的人生軌跡,不同的個性會決定出不同的命運。西方小說的精神探索帶動了整個故事,跟射雕英雄傳皮肉相似而靈魂完全不一樣,是另一部絕頂佳作。
神雕俠侶的成功,令報社經營站穩陣腳。不過以我做過十五年報社的經驗,每天一份報紙都是一場硬仗,面對事實真相的探尋,面對讀者的要求和距離現實的渴望,面對法律和司法的管控,愈是高層愈有壓力,哪有這麼多閒心思想寫好一部小說。神雕俠侶的途中,在另一本刊物寫了一部飛狐外傳。理由好簡單,神雕吃了射雕的老本而大獲成功,往前追溯,吃吃書劍加上雪山飛狐的老本最少有票房保證。胡斐個性剛直,少逢大禍,憨厚不如郭靖,對人是有懷疑的,但聰明又不如楊過。運氣就更差了,主要還是靠家傳的武功,一兩個高人點撥。所以胡斐不是天下無敵的高手,只是一時的俊彥。他的人生也十分失敗,被雪山飛狐所縛架,在飛狐外傳中一直無法痛快報父仇,匆匆忙忙奔波勞碌卻無所成,兩個女人,袁紫衣出了家他就不敢追,程靈素愛他救他搞到死於非命。這胡斐在飛狐外傳中的表現實在相當洩氣,而且大家在讀一代大俠楊過的故事,這小胡斐跟在後面,猶如吃慣大龍蝦突然給你二兩沙蝦白灼,無癮亦無味,不只是讀者,作者亦如是,加上又不是在自己明報上首刊,感覺故事愈到後來愈覺是例行公事,無甚精采且理所當然…以金庸之水平,尤其比起神雕俠侶,此小說令人失望。
神雕之後,隨便出了二部白馬嘯西風及鴛鴦刀,再來繼續吃一點射雕神雕老本,出刊倚天屠龍記。張無忌的個性其實跟胡斐十分相像,有骨氣但無人際腦袋,常被女人擺布得暈頭轉向。可能金庸一邊在寫飛狐外傳時一邊就在構想倚天屠龍記,一雞二吃,差別在,倚天在明報上出刊,是重頭戲,所以張無忌的運氣比起胡斐就好太多了,做到天下第一高手,天下第一魔教教主(儼然武林盟主),女朋友個個有身分有地位,趙敏是元朝的公主,周芷若是蛾眉派掌門,小昭是波斯明教教主,個個門當戶對。倚天屠龍記重新塑造了另一大派形象突出的典型人物,如光明左右使四法王五散人,武當七俠,派絕師太等,扣了歷史大人物張三丰在前朱元璋在最後,雖然歷史含量極低,卻還是有其歷史的背景架勢。張無忌從小的際遇一如郭靖和楊過,少年坎坷,得遇高人,身負血仇,美人垂青,女主角的感情變化和個性有更多的著墨,而不只是樣板花瓶,人物刻劃更有神采。張無忌奇遇之多之忙,比郭靖尤甚,根本已忘記殺父母之仇該向誰討。或許他心中根本沒有仇恨,自從交上女朋友後,就從來未為此事困惱過。總體來說,這是另一個時空的射雕英雄傳,是一部成熟的佳作。
1963年在東南亞周刊寫了連城訣。不是在明報。明白了吧。可以跳過。
倚天屠龍記之後是天龍八部,1963 年九月緊接倚天刊出。據聞當時金庸沈迷佛學,想在天龍八部中寫盡人生貪嗔癡的各種型態。這天龍八部最後寫了121萬字,刪除了中間倪匡代筆的部分。這書其實寫得十分籠統,大概就是集前面幾部成功失敗小說之大成,絕大部分情節和人物都有點熟口熟面,說不出獨特之處。故事在三個人物視點上來回,從段譽、喬峰到虛竹,情節豐富得有點眼花瞭亂,卻不能令你完全投入進去,就又跳到第二個人物身上。天龍八部見盡眾生貪嗔癡,段譽癡得幸運,虛竹隨緣也得到幸福,喬峰一路慘到尾。中間金庸導入了太多因果,玉洞美人,珍瓏棋局,逍遙傳功,無名僧人,假到真不了。寫得熱鬧,卻太貪心,看完不知佛理,也無人生唏噓感受,只因一切安排太刻意。畢竟是高手的佳作,卻不如倪匡推崇那麼極品。
之後的俠客行是有野心的失敗之作。俠客行寫孖生兄弟不斷造成錯摸,既然要錯摸成功,二人的個性必須含糊被隱去。大家已慣於閱讀金庸小說筆下人物之個性強烈,心理變化,這錯摸情節未見其功,人物性格含糊已見其害。我讀了三次俠客行,搞不懂兩兄弟有什麼特點,轉頭又完全忘了。
笑傲江湖是金庸經歷幾年創作掙扎和吃老本後終於出現的另一巔峰之作。此書寫於1967年,終於完全擺脫十年前射雕英雄傳的影子。一生人能寫出一首好詩,一本好小說已經千難萬難,能夠完全擺脫舊風格而寫出全新的精神面貌就更是億中無一。這樣的事情金庸做了二次,第一次是笑傲江湖,第二次當然是鹿鼎記。此書沒有歷史背景,大家卻覺得此書中有歷史,因為他暗喻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眾生相。令狐沖癡情任俠,心中沒有仇恨,是個天性磊落的俠義心腸。金庸在令狐沖出場前用了大量篇幅透過儀琳口述,側寫令狐沖這個人,這是為當年雪山飛狐的寫作手法沒有獲得成功而重施故技,吐氣揚眉。笑傲江湖的情節流暢自然,合乎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卻無刻意安排之感。記得當年我在學校圖書館借書,第一本只借到第三冊讀畢,然後回頭讀第二冊,第一冊,再第四冊,其流暢如順序閱讀一樣,可見其情節須奇卻線路簡單,不如天龍八部的錯縱複雜。事實上笑傲江湖寫得相當笑傲,搞笑如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田伯光),祖千秋老頭子等,而人人身懷傲骨。真誠的人笑傲江湖,偽詐的人自食惡果。此書反樸歸真,不刻意套一段歷史或一個信仰框架,像閱讀童話故事一樣乾淨純真,流暢自然,是絕頂佳作。
鹿鼎記是笑傲江湖的完美相反,令狐沖專情瀟灑難得糊塗豪俠而不用腦,韋小寶好色庸俗口甜舌滑腦袋秒秒鐘急轉彎,令狐沖一劍在手天下無敵,韋小寶只需三寸不爛之舌,就翻轉了江湖,興邦亡國。這書寫武俠而反諷了武俠,最重要還是反諷了歷史,一切安排彷彿天意,或基於人性貪婪軟弱的一念之差,結果都讓韋小寶有機可乘。英雄未必講義氣,講義氣不必做英雄。情節絲絲入扣,扣得天衣無縫,偏偏利用一個丑角串連了所有拋頭臚灑熱血的大事,回應了三國演義那一首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然,這又是一部絕頂佳作。
金庸小說大都精采,即使失敗之作也有可取之處或精采一面,實在他的寫作功力太高超。用每日連載的方式寫九十萬字的長篇小說而結構森嚴如此,這腦袋結構就不是正常人,何況一直都只是兼差寫作,每天都要正常去報社上班。
金庸小說有太多東西好寫,專欄作家找不到題目,隨便寫一篇金庸,一天八百字,可以寫作三五年。這是吃金庸的老本,而且沒有成本。過度吹捧,大可不必。看別人怎麼寫,不如自己多讀幾次原著,總會讀出新的趣味。
不知何年何月,學校的老八股,才會把金庸小說列入當代中文教材選本。
Alan兄,此篇抵得過你一餐好酒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