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子書市場讓全世界出版業陷於瘋狂,而我總覺得它看似勢在必行,卻也前途坎坷。

勢在必行,因為好處太多:

1. 沒有紙張成本 (環保和油價都會令紙張供應愈少而價錢愈高,沒有紙張,就完全避過這負擔。)

2. 交易費用低廉 (對於出版商而言,省下紙張印刷及通路成本,維持原有的毛利和能令作者願意接受的版權金,電子書只須賣紙本書的二成價錢,就可維持原利潤或使利潤更高,卻省下七成以上的風險成本。-- 書印出來就要付錢,賣不出去就要屯倉,在紙張成本愈來愈高昂的現代,風險其實極高)

3. 節省空間 (對於空間管控而言,一隻4GB的隨身碟就可以放下數千萬字,其情形如同十年前你只需要珍藏幾張光片就可以擁有一整套大英百科全書,光碟版所佔用空間是紙本版的數千之一吧。)

4. 攜帶方便 (此針對最新的發明:單色電子書閱讀器,淨重不到2KG,輕巧方便。)

5. 用完即棄 (一部看罷沒有保留價值的書,如一部看罷無保留價值的電影,用完即棄,不造成任何空間或資源的浪費。)

何以前途坎坷,考慮的卻是以下問題:

1. 中文版權保障: 在免費網頁內容充斥的現代,中文版權的法例保障遠不如歐美國家成熟,熱門著作隨時可在網路上免費獲得,近年紅極一時的大陸免費網站pp live,中港台均可免費下載,進入該站即可以無償享受全世界成千累萬熱門電影電視劇集綜藝節目及體育賽事,連影片的版權保障尚且如此薄弱,何況文字著作? 隨手google,金庸古龍倪匡的小說在網上垂手可得,想要出版這些名著的電子書牟利,非得杜絕全球華文網站的免費版本,談何容易?

2. 電子書題材:

什麼書擁有電子書市場? 我隨便想想:

一,提供廣泛或專業資訊的工具書如字典百科全書等 (十年前就很多人在做了,今天電子書突然成為熱潮,這市場也不會增加很多。)

二,跨媒體教育軟件 (就是在同一閱讀器上同時看到文字和影片內容,但基本上它是跨媒體軟件SOFTWARE, 不是電子書E BOOK。把之算進電子書市場,是自欺欺人。)

三,經典珍藏本 (像dvd或畫一樣,因為太愛了,買來珍藏的。既然如此,我會買畫掛在牆上,選購高清版的dvd和印刷最精美的紙本版圖書,而不會花錢買一個電子版放在閱讀器或筆電裡。

四,流行通俗本 (沒有免費版也不見得一定須要買來珍藏,卻又熱門得想先睹為快,或會花點小錢買電子書一看。但假如新書熱到像Stephen King, Dan Brown, Harry Porter 7, 村上春樹, 最新的日本漫畫,沒有完善的機制保障版權的話,免費版瞬間充斥市面。)

五,短期有效資訊 (如報紙雜誌公開試題學期教材等,這應該是電子書的最大潛力市場,不過經營者不是圖書出版社。報社雜誌社多不依靠銷量為收入而需要廣告維生,目前的電子書平台沒有精采的廣告舞台,報紙雜誌何必要搞單色電子書版? -- 即使成熟如網路平台,為了廣告收入太少,報紙雜誌也大都不願意過去。至於教科書則是暴利市場,價格及利潤遠超於紙張成本,書商當然會盡全力延緩電子書的發展。)

3. 單色閱讀器問題

單色閱讀器:大概一張A4紙的屏幕大小,單色,好處是光線柔和省電,適合長期閱讀,輕巧,上載快速,壞處當然是單色,有欠精采。最適宜是用來看純文字單行本或日本漫畫(因為本身大部份是單色,沒有不適應的疑慮。)和使用在中小學的中英數理化教學上,尤其習作本,彩印本自然比黑白本遠為昂貴,但學生習作卻不見得真的需要彩圖(去年女兒唸小一,發現其語文及數學課本習作被加插大量填色行為,大膽假設,是書商對強推彩色習作的一種花招,同時也是對電子書的一種防堵策略吧。)電子書習作本卻大有好處,既可配合跨媒體教學,而學生帶一本電子書上學,下載了整個學期的課程,不到二公斤重,絕不損及小孩的背脊發育。

題外話:目前的小孩從幼稚園已開始電腦習作,你能理解為何至今的小學習作仍使用非常昂貴也是用完即棄的指定全彩色印刷習作本嗎?為何試題可以由老師出題,習作不能直接由老師設計再用環保紙印刷?甚至直接用電腦習題?此無他,書商絕對識做,從所得高利潤中取部份贊助學校設備。(此大可列為教材配套裝備而非賄賂。)學校如推行電子書,學生老師都更輕便,書商利潤大減,學校設備無法適時更新,政府當然能資助者有限,利之所在,書商必千般阻撓電子書之推行,學校也得過且過,靜觀世變。

或曰:單色閱讀器價錢昂貴,不宜學生使用。查單色閱讀器只是一個極輕便簡單的記憶顯示裝置,大量生產時成本極低,其性質有如ipod, 當新發明在市面普及化而競品大量出現時,大家可以參考ipod 當年的上市價和今天的市場價,即可知單色閱讀器在普及後的售價可以有多大眾化了。如果學校願意全面推行,每個學生每學期的教材支出和身體承重壓力,將大大降低。

或某年,當電子書大行其道之時,你只須一次訂購五十本電子書,就免費送你一部單色閱讀器。只不知道:這要經過多少年多少人突破多少重阻力後才能做到。

4. 閱讀器的研發方向

第一代的單色閱讀器向未普及,生產廠商已急不及待研發第二三代的閱讀器,不過有些方向是早已注定失敗的:

一,全彩色顯示,問題是耗電,無法持久,何況:我何不帶一台筆記本電腦

二,增加互動功能如行事歷,上網,繳費系統,甚至通話功能 (這會不會讓你想起十年前紅極一時的電子辭典和電子記事本palm, HP等,最終變成低能產品,被更先進更輕巧功能性更強的手機及筆電全面夾殺而沒落?)

其實閱讀器的王道發展是供給那些不想帶著大批書本或一台筆電出門的人,說得更白一點願意帶著筆電者都不需要一台較低能的單色閱讀器,所以電子書的閱讀器研發方向必然是以簡單,耐久,輕巧,價格低廉,甚至防水被震,但果真如此,生產商又何來綽頭增加利潤呢?

5. 人體限制:過去二十年電腦科技和屏幕顯示科技都一日千里,但人類的眼球健康並沒有以同級的速度進化。某公司總裁,青年俊彥,四十出頭,某天問我:像我今天已經只上網看新聞了,你認為報紙還有前途嗎?我笑說:「過幾年老兄你的老花加深了,就會少看屏幕多看紙了。」辦公室和家裡都有更先進的大屏幕了,加上手機,你的眼球每天睜開都在應付最少三個屏幕,你還願意再加一台電子書閱讀器給你的雙眼嗎?

6. 格調不對: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讀書已是成年人的一種公餘享受,在日光下水池邊一杯香檳一本好書慢慢翻閱,或一個下午躺在床上與書為伍,換一台閱讀器給我,跟窩在辦公室對著那台屏幕有什麼分別?

雖然4-6點是針對電子書閱讀器而不是電子書本身,但出版社如想強勢推出電子本使之大行其道,卻沒有一個全新的實體形象協助,猶如拜關公卻沒有神像,想建大廟當個香火鼎盛之成功廟祝,難矣哉!電子書跟電子書閱讀器似乎是雞和雞蛋的關係,神和神像的關係,不一定互相必需,卻是盤根錯節,且各有隱憂。

最後結論:電子書還是勢在必行,但前途坎坷,要解決的問題,實在不少。既然勢在必行,龍頭企業保守者靜觀其變,有勇氣魄力者卻當仁不讓邊行邊想,此已無關世局分析或市場遠見,而是關乎創業者的氣魄和冒險精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難得糊塗 的頭像
    難得糊塗

    記得要笑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