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艇因為Billups受傷玩完了,昨天西班牙天才Rubio在完場前最後一秒與Kobe相撞重傷膝蓋,也等於宣布今年表演令人驚喜的木狼沒搞頭了。
追根究柢是賽程太密太密,大家在連續賽事後莫名受重傷。控衛是場上運動力最強的發動機,尤其大腿小腿的肌肉力量,但一而再的連續賽事照樣操爆,而在最不經意的時刻意志力放軟自我保護意識降低結果玩完。
近年流行的motion attack戰術重視球的不停流動,好處是球可以滿場飛,對方不容易掌握球路,壞處是加速了每個傳球者的體能和智慧負擔,熬體力也熬腦力,結果沒腦的不擅傳球的美國大隻佬總是一再失誤,而教練只好更倚重控衛,於是又衍生了雙控衛或三後衛戰術,但隨著彼此防守力相應上昇,最大的控球時間又回到最佳控衛身上。近年無論強隊弱隊都出了不少出色控衛,平均水準顯然比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千禧年代都陣容鼎盛,但鮮少能長期保持健康,傷了一個又一個,到目前為止比較幸運的應只有雷霆Westbrook而已。如果Westbrook在最後階段掛傷,就輪到雷霆玩完。
所有的戰術和超技術都是針對持球者的,持球最長者受傷機率就愈高,以控衛當家的強隊控衛兼傳兼攻持球最久,致命傷往往就是控衛受傷,三角戰術和High Post pick N Roll等最大的好處是大個子常常掩護並保護到小個子,而主力在被掩護下空手接球再射,空手的時刻基本上還是比較安全的,當年的Michael Jordan, Reggie Miller, 後期的Ray Allan, Rip Hamilton身材並不特別強壯但總能避重就輕,而今天流行的轟球戰術或Motion attack, 控衛被要求變成雙能衛,持球殺進殺出還要不斷跑快攻,整個NBA最少靠這種戰術保持票房和戰績,好處是控衛水準愈來愈高,傳球花俏球速特快球賽賞心悅目,壞處是不堪耗損,傷完一個又一個。
說起票房,當東岸兩大戰術系統應數Phil Jackson在公牛時期的三角戰術後來帶到湖人,另一套是Larry Brown的慢版半場Motion系統被Popovich在馬刺發揚光大,這兩套系統雖然比更早時期的Double Twins, In side out等中鋒系統快速一點,但總體上還是沉悶,而自美國經濟下滑消費力大降下,當今球賽過度頻密卻仍「不賺錢」的狀況下,David Stern當然大力鼓吹源自美國八十年代湖人的Showtime, 從全能控衛六呎九吋當年高人不只一等的Magic Johnson演變至今的雙能衛或全能衛跑轟戰術。
不妨來個大檢閱:
控衛當家戰術:
東岸:
公牛 Rose
藍網 D Williams
公鹿 Jennings
騎士 (幾年前是James兼打控球,現在是Irving)
紐約客 (林書豪 D Antoni只會這種戰術,從未贏過重要賽事但票房第一,立足之道: 一將功成萬骨枯)
巫師 (幾年前是Arenas, 現在是John Wall)
以上五隊東岸球隊幾乎全憑控衛而脫胎換骨,而在控衛失靈或傷出後就黯然失色。東岸向以整體防守再拚分點進攻為主,奇怪這種風氣不知何時流到東岸去了。幸好以上五隊只佔東岸排名1,8,9,10,12,東岸主流除了無敵熱火外仍是較為傳統半場慢戰術的球隊,節奏是較慢,但失誤和受傷較少,而更好欣賞球隊的破陣方式和默契。
西岸:
快艇 Chris Paul, Billups(玩完)
木狼 Rubio (玩完)
太陽 Nash 老退
拓荒者 Roy 提早收工退休
以控衛雙能衛方式猛攻取勝,當年熱火Wade, 騎士James也曾猛幹過一陣子,後來為了保護超級巨星壽命,都把他們退回來放棄控球只做主力進攻點,以減低持球時間。雙能衛最成功者其實是馬刺的Parker,每場固定十以下助攻而二三十分以上,但除了同伴協助擋切掩護外,他的打法基本上是用鑽的,不是那種持球獨霸殺進殺出那種,不濫用身體和膝蓋去比肌肉比腳歩,受傷機率低而績效其大,過去十年馬刺也早已由Duncan當家轉移到Parker當家了,而因為Parker當家,Ginobili的位置必須是後備,兩人用同一種戰術搗亂對手禁區,不過Ginobili的打法比較易受傷啦。
總體來說這套戰術好看不好用,玩死控衛,而實際上,其實有點不切實際兼過時了,要在四個多月完成這麼頻密的82場賽事,半場攻擊,單邊進攻,比較可以輪流休息,而用人最少要用到十個以上吧,每個人的出場時間可能只有三十至三十五分鐘,但這樣的球賽,當然就不夠好看了。
可惜以商業掛帥的美國,不可能為了幾個控衛的生涯前途而縮減賽事,只能看每隊總教練的慈悲調度了。
- Mar 11 Sun 2012 10:11
控衛出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