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在為近兩年的工作方式做檢討,朋友寄來郵件一封,正好撞一下腦袋:

1. 活力曲線(10%淘汰率法則)
奇異公司每年會針對各事業單位的主管打分數,區分出ABC三個不同等級的績效表現。最傑出的A級員工必須是事業單位中的前20%;B級員工是中間的70%;C級員工約10%,奇異以常態分配的鐘形活力曲線(Vitality Curve)來呈現這種概念。A級員工將得到B級員工2~3倍的薪資獎酬,而C級員工則有遭到淘汰的危機,活力曲線是年復一年、不斷進行的動態機制,以確保企業向前邁進的動能。

@@: 原則是對的,明顯地獎勵優秀,拉開優秀與平庸的差距,淘汰低劣;比例則肯定是錯的,在同工條件下,不可能有一個工人的薪資獎酬比其他工人高2-3倍,或一個管理者比其他管理者人工高2-3倍,而同一原則的層而上之,是A級員工的上司是頂級員工,頂級員工的上司是黃金級員工,黃金級員工的上司是白金級,白金級的上司是天王級,天王級的上司是無限法力級,其薪資獎酬是A級員工的三百倍,俗稱「肥貓」。


2. 手錶定理
一個組織不要同時設定兩個目標。一次戴兩支手錶不但不能讓自己知道更準確的時間,還會失去準時的信心。對同一組織採用兩種管理方法,或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組織就無所適從了。

@@:經常遇到的狀況是一方面要求不擇手段搶市佔率,另一方面要求利潤率(不是總利潤)每年有所提昇或不能下降。另一個狀況是一方面要求員工創新,另一方面要求員工不能做錯事。


3. 酒與污水定律
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組織裡永遠都有幾個麻煩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是為了把事情搞砸。主管要及時處理,才能避免它迅速傳染。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很可能被吞沒,而一個懶惰鬼很快能把高效率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

@@:污水無處不在,明知如此也是無可奈何。

4. 不值得定律
一個人會用敷衍了事的態度來從事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因此管理者要適當的分配工作。讓成就慾較強的員工帶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讓依附慾較強的員工融入團體中共同工作。

@@: 提昇工作的價值永遠比說服員工「這工作是值得的」重要萬倍。


5. 金魚缸法則
魚缸是透明的,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裡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增加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吧!工作透明度高,領導者就被置於全體部屬的監督之下。強化領導者的自我約束,也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

@@:透明的管理需要透明的領導,透明的領導需要勇氣和放棄特權,第一步:先把辦公室的門打掉吧。

6. 洛伯定理
對管理者來說,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如果你只想讓部屬聽你的,那麼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有些管理者只要自己不在場,就萬事都不能動...結果是:一慢再慢,整個組織變成化石。 

7. 鰷魚效應
鰷魚因為個體弱小而採取集體活動,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當首領的行動發生紊亂,鰷魚仍然會盲目追隨。部屬的悲劇總是領導者造成的,部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跟著一位差勁的領導者。

@@: 有時候領導者已經變質了,跟隨者還是盲目跟隨,那才是最大的悲劇。


8. 木桶定律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木桶中最短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組織的各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但劣勢部分卻決定組織整體的水準。問題是最短的木板也是木桶的一部分,你不能把它丟掉,否則就一點水也裝不了。趕快設法把劣勢部分的水準拉起來吧!

@@: 簡單說,提昇最後一名會令整個團隊進步,減少落後者反而會令整體績效提高。

9. 霍桑效應
工作環境的人際關係是否良好,是影響工作者表現的最大原因。相對於團體認可與工作安全,金錢不是決定個人產出的最大要素。

@@:金錢只是決定個人待在團隊的主要因素,提昇產能往往與金錢無關,因為大部份工作在基薪點以上的報酬,總是無法追及額外付出的代價。 


10. 超限效應
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刺激太多、太強和時間太久而引起反抗的心理,叫做「超限效應」。管理者重覆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會讓部屬從內疚變得不耐煩、反感討厭,如果非得再次批評,也不要簡單重覆,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 天天罵部屬,部屬反而愈來愈蠢,或愈來愈「事與願違」。


11. 牢騷效應
有員工對工作發牢騷的公司,一定比沒人發牢騷,或員工把牢騷埋在肚子裡的公司要成功。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牢騷雖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一定是正確的。

@@: 只有一個人發的牢騷只會惹人厭,公司的牢騷必定是此唱彼和。牢騷通常是長期以來的共同小問題卻解決無門。解決了牢騷,大家身心歡暢,士氣大增。

12. 刺蝟法則
兩隻疲倦的刺蝟緊靠在一起休息,只會被刺傷而無法睡得安穩。領導者應該與部屬保持距離,與部屬「親密無間」的相處,容易讓彼此親疏不分,在工作中喪失原則。

@@: 刺蝟法則其實只是要點出兩個人靠得太近,反而容易傷害對方,而且互相傷害的次數是頻繁的。最容易引證的反而不是職場關係,而是夫妻關係。

13. 鯰魚效應
為延長捕獲的沙丁魚之生命,漁民將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裡。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自然加速游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回到漁港,沙丁魚就能賣個好價錢。一個組織,如果人員長期固定,就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員工就容易產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鯰魚」進入公司,給員工緊迫感。讓他們知道,是該加快腳步的時候了!

@@: 故意混個大家討厭的人在團隊裡,只會惹厭,所謂的鯰魚其實是最有衝勁的人,甚至會有股拚死的傻勁,而這種人,通常不是老鳥,往往是新人或背著重大個人包袱的人。


14. 海因里希法則
海因里希研究分析工傷事故,發現在一件重大災害的背後,平均有29次輕度災害,和300次有驚無險的經驗。這個法則完全可以用在企業的安全管理,它告訴我們一件重大事故的背後會有29件「輕度」事故,還有300件可能發生的隱憂。對潛在事故毫無覺察或者麻木不仁,往往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 300次有驚無險的經驗被低層員工忽略了,29次輕度災害被中層主管掩蓋了或解決了,結果是,高層主管一無所知,大災害來了措手不及。唯一改善方法,是無論中層或高層主管都不能高高在上或運籌惟幄在辦公室裡,而應不時走上最前線視察和體驗。

15. 250定律
每一位顧客身後會有250個親朋好友。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 這很重要,記下了。也不一定是親朋好友,每一個人每天的言行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所有身邊的人,如果你是個害怕250定律的人,除了學習管理自己外,應還要學習真我本色和始終如一。唉,談何容易,盡力吧! 

16. 阿爾巴德定理
企業經營成功與否,全靠是否了解顧客的需求。看到別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別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現代競爭促使需求總是變本加厲,而滿足需求的難度更是與日俱增,已經不再是一個發現與發明的專利權之旅,而是一段至死方休的無盡考驗。 

17. 「7/38/55定律」
旁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你談話的內容。38%決定於輔助表達這些話的方法,也就是口氣、手勢等等;而有高達55%的比重決定於你的「外表」——你看起來夠不夠份量、夠不夠有說服力。

@@: 明天再去剪個好髮型^^(其實我一直很少在乎這種「旁人」,我的朋友更大都不是如此,哈哈,對於這定律超無feel。)

18. 科希納定律
管理人員愈多,工作效率反而愈低。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

@@: 承接定律一: 活力曲線,如果A級員工會被晉昇為主管,一直層而上之,愈往下要就是素質愈差的員工,面對經濟不景甚至裁員潮時,較差的員工先被淘汰,較低階的員工先被淘汰,最後將多過兵,開會多過做事,或將對將皇對皇,彼此無法令對方信服,導致決策延緩,行動失時。--活力曲線的原意是同階比對,並非跨階比對,而同階比對下的任何結果不應導致二三倍的報酬差,或曲解成跨階比對,造成上述的嚴重組織潰爛。

@@: 我也來個「廢話理論」

實用的理論總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清楚,而且應用廣泛,廢話少說,無用的理論則兜兜轉轉,廢話連篇,寫成一本暢銷書,因為它的唯一用途,就是為文棍學棍賺錢而已^^

@@: 污水和木桶二年前都寫過了,不贅,有興趣者到我的舊習作裡找來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