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了解一個市場是否開始復甦有很多種方法,例如看星期五晚上台北市的塞車程度,週六日黃金地段、百貨公司或知名餐廳的擁擠程度等。

另一個方式是看廣告量:少人消費生意必少,開源無力只好節流,先減的通常是廣告「開銷」,因為景氣差時,理論上多登廣告也未必能帶來相應的生意成長。(這理論其實有代商榷。在不景氣的市場經常有企業廣告大轉彎,最後打對消費者脾胃還是其門如市,而真正的品牌行銷高手更會在不景氣時放膽投資廣告,建立品牌,因為他的大部份對手都已經在媒體上失縱了。從前費盡九牛二虎也難鶴立雞群,如今輕而易舉卻可唯我獨尊。)但總體來說,景氣差,廣告量會加倍差,因為減廣告預算最不影響一家公司的正常運作,做好廣告卻不容易,於是減廣告預算既安全又方便。

如果景氣復甦了,自然是消費增加,生意變好,各企業為了爭取客戶搶奪市佔提高營收,就開始加碼打廣告。結果是景氣回復之時,有力的媒體先開始爆量。

最近廣告公司及媒體統計數字紛紛出籠,可能自己笨,看了半天看不明白,最後決定自己算。

台灣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總支出,以四種大眾媒體:電視.報紙、雜誌、廣播來算(排名絕對分先後,按市場規模及閱聽人口):

先設定基數。我習慣用每年的第二季,四至六月,沒有理由,如果有的話,就是第一季因農曆年和總統大選關係,每年浮動的上下差異太大。

通常第二季比第一季多兩成,原因是第一季因農曆年長假期關係,在假期前後共四至六星期廣告量都會大幅減少,在農曆新年前的三週卻又會大幅增加,加加減減之下,大概兩成。

去年是例外,大概只差一成,原因是政治選舉廣告的大量補貼。

於是設零八年第二季為基數100。
零八年第一季約為90。
第三季房市急涷,約少了一成,為90。用非常苛刻的想法可設其為85。
第四季金融海嘯初期效應,再少一成,為80。用非常苛刻的想法可設其為70。

這是樂觀估計:去年還有370的基數。

今年第一季是金融海嘯重災期,比去年約少五成,90/2=45。第二季普遍認為復甦10-15%,45x1.15=51.75
第三季七月明顯成長,電視爆秒報紙也不錯,卻被八八水災擊沉,加上鬼月效應,用最樂觀最樂觀的估計,是保持第二季水準,另一個51.75。

去年首三季加總的基數是280
今年首三季加總的小結是147.5
算下來,今年首三季比去年首三季跌了47%。

用非常苛刻的想法去設定去年,再用非常樂觀的想法去設定今年的話:

去年的基數變成345
去年首三季基數變成275
今年第一季可設其為90的65%(只跌35%)=58.5
第二季增長兩成: 58.5 x 1.2 = 70.2
第三季與第二季同: 另一個70.2
今年首三季是198.9
比去年的275跌了27.68%

取二者的中間數: (27.68+47)/2=各媒體平均跌幅37.3% (有媒體表現較優,有媒體表現較劣。)

自我安慰:

如果今年全年埋單計數比去年少37.3%,可能是平均數以內;如果比去年只少20-25%,算已盡力了。

如果要玩大一點,就設在15%以內,風雲際會的年代,只有天知道可不可以!

如果做得到,肯定是第四季爆量,那就證明真的開始復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難得糊塗 的頭像
    難得糊塗

    記得要笑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