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期商周(1110期2009年3月2日)公孫策專欄:「英文很重要,作文卻可免了」,讀畢全文,確定題目是贊成的肯定句。
提出不用考作文者是李家同教授,公孫策行文附和。一個名校長,一個名文人,如此主張,令有小孩在學之父母如我,心驚肉跳。
事緣今年英文學測,兩萬多位考生零分,比率達15.8%。
據報紙報導:英文作文首度採「斷壁殘垣」圖題,建中英文老師鄭炎活說,相關應用單字除地震(earthquake)外,其他如倒塌(collapse)、地震強度(magnitude)等,學生都很陌生…依我的說法是:學生無法寫出關鍵字就失去前因,難於著墨,低分難免。
公孫策不去檢討題目,而認為英文雖然重要,但寫作會排擠到聽說讀的時間,是荒謬之言。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系統,相互沒有排擠作用,除非你限定只有時間,當然是學習聽說讀比較快於思考寫作。至於考試,聽說讀寫分開來考,有各自的考卷和限時,即使部份合起來考,分配時間也本來就是應試的重要一環。聽說讀寫,如何互相排擠?
語文不能用於個人書寫溝通,只會聽說讀,根本不能說懂得運用,在全球零距離的互聯網年代,無法有效與外地作書面跨國溝通,只能被動接收,書寫不逮的所謂語文能力,有等於無。能說不能寫,更不過是欠了一點苦功,古人行文力求古雅,與口語變成兩套語言,如今卻都是我手寫我口的年代了。(只有少數強勢「部族」如香港人口講廣東話,上海人口講上海話,部份台灣人口講台語,而皆手寫語體文,仍在玩雙聲道,害得孩子都語、文分裂)小孩子從小一七歲開始學習,至十七歲參與學測,十年功夫能說而不能寫,那是學校教育失敗了。作文題原旨應是考驗學生的書寫表達能力,重點在句法運用及文章結構,不在考其識字,如要考其識字,考填充題就好了。現今科技昌明,讓學生帶中英文辭典入場考作文,更符合社會現實,考方也可以提供特殊的關鍵字,或可以把考題定得更平易近人,二萬多人拿零分,不是教育出了問題(可能是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可能是其應試態度),就是出題和核卷出了大問題,為了差劣的考績,主張學語文而不學作文,是削足適履。
最離譜是公孫策舉韓非子寫文章被秦王賞識,見面卻不被重用,證明懂得講外語比懂得寫外語重要。韓非子文氣逼人,卻是個天生口吃,一宗殘疾個案沒有一般化的參考價值,幹嘛騙小孩...
秦統一七國文字後,中國近二千年歷史中大部份時間重文輕武,對於外語並不排斥,文體更是時有革新。時有革新,盛極一時,表示民間思維積極開放,勇於學習新語言新文化。(這是個大題目,寫此文純是父母投訴,懶得舉證,老友西蒙要不要研究一下。)
公孫策博知中國歷史,以古論今,十之八九,都是精采文章,每期例必優先拜讀。惟此篇,荒謬絕倫,其觀點,害人不淺。
提出不用考作文者是李家同教授,公孫策行文附和。一個名校長,一個名文人,如此主張,令有小孩在學之父母如我,心驚肉跳。
事緣今年英文學測,兩萬多位考生零分,比率達15.8%。
據報紙報導:英文作文首度採「斷壁殘垣」圖題,建中英文老師鄭炎活說,相關應用單字除地震(earthquake)外,其他如倒塌(collapse)、地震強度(magnitude)等,學生都很陌生…依我的說法是:學生無法寫出關鍵字就失去前因,難於著墨,低分難免。
公孫策不去檢討題目,而認為英文雖然重要,但寫作會排擠到聽說讀的時間,是荒謬之言。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系統,相互沒有排擠作用,除非你限定只有時間,當然是學習聽說讀比較快於思考寫作。至於考試,聽說讀寫分開來考,有各自的考卷和限時,即使部份合起來考,分配時間也本來就是應試的重要一環。聽說讀寫,如何互相排擠?
語文不能用於個人書寫溝通,只會聽說讀,根本不能說懂得運用,在全球零距離的互聯網年代,無法有效與外地作書面跨國溝通,只能被動接收,書寫不逮的所謂語文能力,有等於無。能說不能寫,更不過是欠了一點苦功,古人行文力求古雅,與口語變成兩套語言,如今卻都是我手寫我口的年代了。(只有少數強勢「部族」如香港人口講廣東話,上海人口講上海話,部份台灣人口講台語,而皆手寫語體文,仍在玩雙聲道,害得孩子都語、文分裂)小孩子從小一七歲開始學習,至十七歲參與學測,十年功夫能說而不能寫,那是學校教育失敗了。作文題原旨應是考驗學生的書寫表達能力,重點在句法運用及文章結構,不在考其識字,如要考其識字,考填充題就好了。現今科技昌明,讓學生帶中英文辭典入場考作文,更符合社會現實,考方也可以提供特殊的關鍵字,或可以把考題定得更平易近人,二萬多人拿零分,不是教育出了問題(可能是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可能是其應試態度),就是出題和核卷出了大問題,為了差劣的考績,主張學語文而不學作文,是削足適履。
最離譜是公孫策舉韓非子寫文章被秦王賞識,見面卻不被重用,證明懂得講外語比懂得寫外語重要。韓非子文氣逼人,卻是個天生口吃,一宗殘疾個案沒有一般化的參考價值,幹嘛騙小孩...
秦統一七國文字後,中國近二千年歷史中大部份時間重文輕武,對於外語並不排斥,文體更是時有革新。時有革新,盛極一時,表示民間思維積極開放,勇於學習新語言新文化。(這是個大題目,寫此文純是父母投訴,懶得舉證,老友西蒙要不要研究一下。)
公孫策博知中國歷史,以古論今,十之八九,都是精采文章,每期例必優先拜讀。惟此篇,荒謬絕倫,其觀點,害人不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