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業是悲哀,工作變成慘劇。現今的中國可能同時處於美國三四十年代,左邊大蕭條而右邊大躍進,二年前陸續出現的中小型工廠外資老闆因最低工資無法請到廉價勞工,打一打算盤更無法應付稅收,於是棄廠逃亡,此空廠潮至今未褪;今天是高薪廠房的工人不堪壓力而失去自我,甚至自行結束生命,情願拿賠償當安家費,搞出十二跳。



重看1936年差利卓別林的經典電影<摩登時代>,七十五年前的作品,以二十五年為一世,已經歷三世,而發覺,其實我們沒有進步過。現代生產管理講求效率,效率代表成本的掌握,誤差和空餘的極少化,速度與產量的極大化,結果是,在一條追求效率的生產線上,人不過是其中配件之一,他沒有時間和空間保有自己的自由思想和行為,即使那只是望一眼對面的女工,或像差利一樣,搔一搔癢。

上週電腦展,老朋友事業有成過來看展,隨從一年輕產品經理二十五六歲,談起那十二跳,我說那個氛圍就是會讓人喪失自己,而年輕人笑笑,不以為然說:「工廠都是這樣。」那是讀書人的外行話。在管理書中,看不見工人的血汗。

當然不一樣,否則富士康就不成富士康了。全球五大廠牌的手機訂單得其四,那四大廠牌可不是我的爸我的媽我的阿公和阿嫲,訂單是用數學爭回來的,它的效率和管理必有過人之處。做工人進入鴻海富士康就如做marketing走進可口可樂P&G,做會計走進三大會計師樓,你享有較優越的報酬和背景,你承受著無法失去害怕被淘汰的壓力,你必須服從裡面的系統和文化並盡快融入。

人在天地間如螻蟻,螻蟻尚可亂衝亂撞,在生產線上人是機件,活動範圍必須限制而不可誤差,紀律嚴明,比軍隊猶甚,一呼一吸幾乎都在管理之中,只有團隊,沒有自我。重視尊嚴和自我的人情願做農夫也不要做工人,農夫栽培許多生命,工人賣命,連自己的生命也任其流失了。

對於絕大部份人來說,尊嚴和自我是富有之後的產物,貧窮者無權享有。美國富足後例如汽車業工人都享有工會保護,工資比白領更高,工作時間及環境待遇優厚,而企業卻失去了全球競爭力,要依靠國家以保護主義來維持。絕大部份的美國生產則轉移到第三世界,一個地方的集體貧窮就是設廠的天堂,當地政府會提供土地及基建及稅務等優厚條件以換取人民的就業機會,人民但求可以努力工作賺錢什麼都願意服從。而這地方終於富起來了,例如今天的中國,人民的收入和生活素質水漲船高,人民有更多的就業選擇,媒體開放普遍知識及眼界更開闊,琳瑯滿目的消費提供更多生活角度,人民開始懂得尊嚴和自我,於是,生產線不再適合這個地方,而當尋求一個第四世界或第五世界去發展生產。

十二跳的啟示並非人道不人道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已經富足起來了,人民的心理及生理已無法再接受但求效率不講人性的工作,是應該找地方搬廠了,地點是人多而集體貧窮的窮鄉僻壤,無論是否在中國境內都不重要,重要是那些人沒有活在富足的社會對照下,連電視節目都是看三十年前的重播,那環境下每天工作二十小時都不是問題。

某人自出娘始只接觸過一個女人,那女人成為他的妻子,他感覺生活幸福美滿。某天他得來一本Playboy雜誌,方知世界上美女如云,她的妻子既胖且醜,他還是一輩子沒接觸過另一個女人,而從此他不再快樂,看見妻子就想吐。而他的妻子,樣貌與個性,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只是後來他發現了,他所擁有的和這世界能夠提供的,二者相差實在太遠。

過去十年大量科幻電影探討複製人和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可能性,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實用觀點是解決生產線上的人力問題吧。當全球富足,衣食足然後知榮辱之時,誰來幹這些粗活?

robots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