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關於企業經營有過種種理論和定律,其中一條對於人才經營或生產管理最簡單明瞭的是木桶定律(Law of Barrell)。
木桶定律 :木桶盛水的多少並非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木板。
木桶對現代人或許陌生,卻是古老最普及的盛水工具,尤其用於汲井或灌溉。木桶的構造非常簡單,一塊通常是圓形的厚底木塊,周邊拼合一條條的長方板塊。水超過了最短的木板的高度,就會滿瀉出桶外。所以,木桶盛水的多少並非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木板。
引申於企業的實務管理,大致有三種看法,可舉下列例子:
一間工廠的生產力取決於生產效率最低的一條組件生產線或機器。例如印刷廠,假如每天只能釘裝十萬本雜誌,能夠印出五十萬本書的紙量也沒用,它一天的產量就只有十萬本雜誌。其他長木板多出來的長度都沒有用,全部是浪費。
一間餐廳的招牌菜,例如,花雕雞,每日的供應量取決於任何一樣必要食材的最低配給,如果你的花雕酒只夠做出三百窩花雕雞,你有四百隻雞也只能做出三百窩花雕雞。必須每一塊木板長度都夠高,才能裝出最大容量,達到最低的資源浪費。
一個業務團隊或服務團隊,它的競爭力或服務水平取決於最差業務員/服務員的績效和能力,只要有效提昇這個業務員/服務員的績效,團隊的最低標準就隨之提昇,總體成長的空間會隨之增大。想要增加木桶的容量,要設法提昇最短木板的長度,這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把木桶定律引用到人才管理上,最難令人接受,偏偏卻是事實之必然。簡單說,所有的工作都是服務業,每份工作都有其終極之服務對象,而只要有其中一人是做得這麼差的,這家公司的服務水平就是這麼差,這是服務業的鐵律。而在每日面對公司裡外激烈競爭的優秀業務團隊,績效最差的一員成了整個團隊的安全底線或最低相對標準,直接或間接拖慢了整家公司的成長動力,如果他的能力真的相差太遠,他的存活甚至會令團隊士氣低落,企圖心降低,如果他的績效仍是公司可以接受的,部份中游份子衡量之下,靠近短木板水平既無危險也比較輕鬆,會傾向節省努力減低績效,於是短木板愈來愈多,長木板愈來愈顯得突兀多餘,最後人才流失,劣幣驅逐良幣,看來荒謬,但在整體薪酬偏高或固定薪資制度的大企業或政府機關屢見不鮮。
解決短木板的問題必須斬釘截鐵。如果不能提昇釘裝生產線的績效,可能就跳過釘裝,改用膠裝。如果沒法補給足夠的花雕酒,就要轉換材料,甚至只做白斬雞。長跑比賽所有人同時出發,時間愈久,落在最後面的人距離第一名愈遠,落在最後面的人數也會不知不覺愈來愈多,供應救傷和飲料的資源補給面對的戰線卻愈來愈長,如果資源有限,又必須要支援整個團隊,最後一名的水平卻一直無法提昇,你就只能每隔一段時間把當時的最後一名或最後一批淘汰掉。在高水平的賽事,尤如一個木桶的長木板比短木板多出很多,拿走一些短木板,圓周變小,但高度增加了,管理圈子縮小,但每個長才的績效會更能發揮,甚至超過原來的容量。在資源不能增加的條件下,縮小底木板,減少周邊的短木板,讓組織更簡單,而期望容量更大,長木板更能發揮所長,這正是縮編改組的真諦。
- Sep 05 Wed 2007 17:41
木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