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于為暢,完全訂閱制文章: 〈從欲望模仿理論談逆向思考〉)
 
我參加完全訂閱制是最近幾個月的事。付了一筆很便宜的費用,于為暢每天餵我一篇文章。大概每七天,其中必有一篇很合乎我的營養需求。
 
每天寫一篇有費(有價值的)文章我實在做不到。這篇文章尤其令我動容。所以特別情商暢哥讓我免費轉載給我的好朋友們。我必須說于為暢介紹智者思維的文章寫得特別好,因為他是先消化過那些思想,深覺有理,才轉介紹別人。只要有心,才有機會變做「食神」。
 
想參加于為暢的完全訂閱制,可以去他的網頁http://www.wendellyu.com
以上絕對不是別人拜託的置入式廣告或推文,而是我強行免費轉載別人的文章,必須回饋的Credit.
 
摘錄金句一: 如果任何兩個人都渴望相同的東西,但他們無法同時享受,就會在努力摧毀或征服對方的過程中成為敵人。
 
摘錄金句二: 競爭的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因此現代世界才會發展如此迅速,但因為每個人都在努力模仿別人的欲望,所以競爭一旦成為目的,我們就會變得更加著迷於彼此競爭,而忘記更重要的東西,應該是在沒人去過的地方。
 
好了,來正文:
 
〈從欲望模仿理論談逆向思考〉
Peter Thiel 也許是很成功的創業家、投資者、政治幕僚,但其實他最為人知的是他的 Contrarian Thinking,逆向思考術,在面對企業經營、科技、教育、投資、政治等各面向,都想的和別人不一樣。他身處科技最前線,卻是一個保守的自由主義者。他是一名愛好和平的同性戀者,卻嫉惡如仇把八卦媒體 Gawker 鬥垮。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矛盾點,我認為那也是因為他的逆向思考個性使然。
 
他在史丹佛大學主修哲學時,遇見了 René Girard 教授,被譽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1923 年出生,2015 年去世,是一位跨越多學科的法國思想家,包括神話學、人類學、宗教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幾乎涵蓋人文科學的每一個領域。他是少數能改變你看待事物整體方式的思想家之一,而他對世界帶來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的「欲望模仿理論」(Mimetic Theory),被其他社會學家譽為「人類學基礎」,它回答了人類史上兩個難題:第一,文化是如何以及為何出現的?第二,人類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的發展?
 
「欲望模仿理論」是什麼呢?Girard 說我們人類行為是基於模仿,我們看到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也會想要,我們的「欲望」通常不是發自內心而生,而是因為我們會「模仿」身邊人的欲望。當兩個人想要同樣一個東西時,就會產生「競爭」,而因為競爭,就會產生衝突。這種衝突有時是毫無意義的,例如兩台車同時看到一個空位,就會想去停那一個,但明明停車場還有其他空位,但「我們想要別人想要的」。
 
Peter Thiel 身為他的學生,和 Girard 的感情相當好,好到在 Girard 的追悼會上發表致詞。「欲望模仿」的理論構成了 Peter Thiel 世界觀的基石,以此發展出他的逆向思考,並將之應用於他的個人生活和商業原則上。他悟出「當我們在”競爭、搶破頭”的事情上做得更好時,就會忽視更重要和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他認為大學教育就是這樣,每年把一群群精英訓練成競爭者,去競爭社會上搶破頭的”好職缺”,包括他之前的律師工作。於是他逆向思考,不讓自己去模仿別人做的事,也就是「沒人做過的事」(當時的 PayPal)。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魯蛇才競爭),由於他是 Girard 的學生,似乎看穿了老師的理論,Girard 指出競爭的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因此現代世界才會發展如此迅速,但因為每個人都在努力模仿別人的欲望,所以他 (和 Peter Thiel) 認為競爭一旦成為目的,我們就會變得更加著迷於彼此競爭,而忘記更重要的東西,應該是在沒人去過的地方。
 
Peter Thiel 的知名問題也是基於模仿與競爭:What important truth do very few people agree with you on? (有什麼重要的事實,是很少人同意你的?) 這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都一樣,任何嘗試回答的人都必須說出”不受歡迎”的答案,因此聰明的想法很少見,勇氣比天才更稀缺。因為人類內建的模仿和從眾,你不會想反對人群,以避免衝突,內在和外在都會有衝突。而 Peter Thiel 卻打破了這個框架,他承認一旦能夠擺脫模仿的群體,他就可以開始為自己思考,而不是去競爭別人慾望下的產物。
 
Girard 說「人是不知道想要什麼的生物」,我們的「慾望」並不是來自我們最深處的自我,不是我們能自己完全控制的,不是我們可以自己產生或製造的東西,它主要是社會過程的產物,它是模仿而來的,是從周圍的人和文化中模仿出來的渴望。如果我認為某些職業、生活方式、渡假方式很好,那是因為其他人以這樣一種方式對它進行了「建模」(modelling),讓我覺得它看起來不錯,我也想要它!
 
Girard 提出「欲望模仿理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聖經中創世紀的第四章,該隱 (Cain) 與亞伯 (Abel) 兩兄弟的故事,哥哥該隱是一個農夫,弟弟亞伯是牧羊人,他們是亞當和夏娃所生下的兩個兒子,根據維基百科所載:
 
聖經譯文:
 
「有一日,那人(亞當)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又生了該隱的兄弟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創世紀第四章)
 
該隱犯下神話史上第一次殺人事件,他殺害他的兄弟亞伯。古代和現代的評論家通常假設該隱殺人動機是嫉妒和憤怒。
 
兩兄弟一開始彼此相愛,卻有共同的欲望模仿,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哥哥才把弟弟殺了。英國哲學家 Thomas Hobbes 也同意 Girard 的欲望與競爭一說:如果任何兩個人都渴望相同的東西,但他們無法同時享受,就會在努力摧毀或征服對方的過程中成為敵人。
 
在基督教的意義上,所有的慾望都是對存在的渴望,對上帝的渴望。Girard 受到基督教的啟發,而 Thiel 受到 Girard 的啟發,這就是為什麼 Peter Thiel 不喜歡競爭,他常說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獨占事業」(monopoly),也常說下一個馬克祖克柏不會創辦下一個社群網站,下一個賴利佩吉不會創辦下一個搜尋引擎,下一個比爾蓋茲不會創辦下一個作業系統,如果你抄襲他們,你什麼也不會學到。簡單的說:Don’t copy those who copies. Copy those who doesn’t copy. 別模仿 ( =抄襲 =複製) 那些模仿別人的人,而是去模仿 ( =抄襲 =複製) 那些不會模仿別人的人。前者之所以難,是因為抵觸我們內建的「欲望模仿」,所以該如何做呢?答案就是逆向思考,唯有逆向思考,才能嘗試跳脫「欲望模仿」的制約,去盡力避免競爭,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從職業選擇到商業投資,Peter Thiel 都善用了 Girard 的模仿理論來抗拒從眾,打造自己的人生道路,過著反模仿 (anti-mimetic) 的生活。反模仿就是從「不知道它們來自哪裡的無意識的慾望」中解脫出來,擺脫從眾心理,去破壞”預設”的思想模式,刻意的逆向思考,永遠的質疑主流。因為競爭或從眾,可能會引向惡性的零和遊戲,浪費了個人的能力和潛力。舉例來說,一半的哈佛畢業生都去從事金融或諮詢工作,常春藤聯盟的畢業生都知道如何遵守規則並把事情做好,但他們從不停下來詢問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做。
 
在 Thiel 的「Contrarian 哲學」裡,他說我們應該問不應該問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找到不應該找到的答案,這種哲學讓他眼光獨到,他知道世界上最原創的想法來自聚光燈之外,所以當他遇到一個新人並考慮投資他們時,他會考慮他們有多有趣、多有野心,而不是他們有多受信任。
 
Thiel 在他書《從 0 到 1》的第三章中說「幸福的企業都是不同的,因為他們各自找到獨特的事情去做,不幸的企業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無法逃離本質的相同,而開始競爭。」這本書將 Girard 的想法應用於商業並與模仿理論相一致,如果你想創造經濟價值,就要盡量避免激烈競爭,你不會想成為流行趨勢的一部分。你應該避免趨勢,而是愛上一種使命感,正在解決一個人們在其他地方無法解決的問題,再嘗試走到壟斷。這一本書滿滿的都是逆向思考、反主流價值觀、和「很少人同意你的重要事實」,看過三遍以後,你的思想可能就完全反轉了。我的思維也是因為太崇拜 Thiel 而越來越逆向,只是缺點是,你不從眾、不合群、不追隨流行,可能會被很多人討厭喔。哈哈哈,如果你仍在乎的話,就表示…你仍在模仿欲望。
 
全文完
 
@@: 補充一點想法: 沒有人做過的東西,或剩下來慢慢沒有人在做的東西,都有機會變成可怕的獨角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難得糊塗 的頭像
    難得糊塗

    記得要笑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