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絕對偏見。
兩年前某天神經病發作,跑去讀二十四詩品,然後滄浪詩話,隋園詩話,再來就是人間詞話,蕙風詞話等,東拉西扯,好不容易才全部讀完一次。
其中既精采又易讀當首推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文采飛揚意氣風發,月旦古人斬釘截鐵不留餘地,短短六十四則「詞話」大大擴闊了讀者的文學視野,看他左比右比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琳瑯滿目嘆為觀止,即使不懂詞者只要細讀人間詞話中提及的各篇名作,也就能大概掌握何謂詞中佳品,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導讀入門書。
但凡評論任何人事物之優劣大概不外乎幾個方向:此人此物此事此作品(下同)好者好在何處,壞者壞在哪裡,更高明者會專挑出「似好實壞」和「似壞實好」來發揮,而最受歡迎的評論卻必然是英雄排座次,高下比真章。自古文人相輕(好像以中國人最是明顯),不服孟浩然者,大聲一句:「孟浩然不如李白。」孟浩然莫名其妙被拉下馬。旁人眼見兩大高手變成盤裡蟋蟀,自也看得眉飛色舞。中國人千年來就是沉迷評比,到得明清年代已成風氣,評彈古人事必找另一個古人來相比照,到得民初時期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自也難脫此俗套。
當然,以一物比另一物的好處是更容易明白,如果你明白乙而不能明白甲,我說甲比乙乾淨,你只要知道乙的乾淨程度,對於甲就自然產生一條清楚的標準界線,而以乾淨為標準界線的話,甲在界線之上,自然就在乙之上。
畫界線卻是非常高難度高技巧的絕招。
假如中國詞語都像「乾淨」二字那麼簡單就好了,可惜大部份中國詞語的涵義卻甚廣,太過玄妙不好拿捏,例如「玄妙」,何謂玄何謂妙,例如中國面相學說的精氣神骨色形貎,形和貎易懂,其他五樣就難明了。例如王國維一心立此「境界」說,所謂境界的意涵其實不好界定,立此為標準線來比高低就更不好處理了,空有一股朦朧美而已。
到底何謂「境界」?查字典查不出個所以然。大概任何出色之藝術作品都會使你感動(感動的意思不是流淚而是心有所感有所觸動),此時正代表這件藝術品帶領你的心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或讓你有新的領悟,對於某一概念的認知發掘出新的層次或意涵。這「境界」就包含了「境地」「領悟」「層次」和「意涵」,後四者卻不完全是A=B=C=D這麼簡單,一而非一,各有些微差異。
所以境界說來好聽,拿出來執行卻跟民主一樣困難。王國維人間詞話原一百二十七則,作者精挑六十四則而刪除了其他。六十四是非常有限數,即使複雜如易經也是可以被討論完畢的,這裡不厭其煩,就當星期六失眠無事再做一次筆記吧。
一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 把「境界」換做「領悟」是成立的,有領悟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換做「境地」「層次」「意涵」,即使有,卻不一定是高格了。
二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 這裡談的應是境地。
三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1」「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2」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3」「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4」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 我認為此則是人間詞話中最重要的文學說。無我之境不多人寫也不容易寫,裡面包含了境地、意涵和領悟,卻是沒有層次的,因為皆融於自然,不必有我。
1 馮延巳《鵲踏枝》:「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2 秦觀《踏莎行》:「霧失樓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3 陶潛《飲酒詩》第五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元好問《穎亭留別》:「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鬱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閒暇。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吒。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
四 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 無我之境,人於靜中融入自然萬物,是故無我。有我之境,是否必於動之靜時得之,未必。至於是否靜中得之就是優美,由動之靜時得之就是宏壯,更是大大存疑。這一則其實十分江湖口吻,煞有介事,其實含混不明。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 此則承上第二則,奇怪不放在同一處。此則簡明,不贅。
六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 因為要推境界說,難免凡事皆談境界。此則可理解成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為之有所領悟,有所領悟,才會有所謂「境」的存在。
七 「紅杏枝頭春意鬧1」,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2」,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 如不說「境界」,這鬧字弄字我們稱為句眼,如畫龍而點睛,一個字帶起全句活龍活現,神采飛揚。
1 宋祁《玉樓春》(春景):「東城漸覺風光好,轂皺波紋迎客楫。綠揚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2 張先《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1」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2」。「寶簾閒掛小銀鉤3」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4」也。
@@:此處說得清楚明白,境界有大小,卻不能以之分優劣,奇怪後面王國維卻自打咀巴,互比境界,大談優劣。
1 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2 杜甫《後出塞五首》之一:「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3 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4 秦觀《踏莎行》見三注。
九 《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此則先拾人牙慧,後自吹自擂,一笑置之可也。
十 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1」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2,夏英公之喜遷鶯3,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讀人間詞話最大的困惱是王國維引論的都是摘句,而不是整首詩詞,也不論及其結構。如單以造句論,李白的寫景詩句,常非寫實派,套用人間詞話第二則,李白造境只可能是誇張失實派不會是寫實派或理想派,實難以自圓其說。此則<憶秦娥>到底是否李白所作仍待考,是否僅此八字即以「氣象」冠絕千古,實在是王國維非常主觀的偏見。
1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2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3 夏竦《喜遷鶯令》:「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夜涼銀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 瑤台樹,金莖露。鳳髓香盤煙霧。三千珠翠擁宸遊,水殿按涼州。」
- Apr 04 Sun 2010 02:09
人間詞話筆記 (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