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香港蘋果日報報導: 余秋雨撰碑文被斥文理不通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1209&sec_id=15335&subsec_id=15336&art_id=13504328

近年是非不斷的內地文化名人余秋雨,近日應邀為南京鍾山風景區撰寫碑文,不料遭學者和網民狂批,指碑文立意淺薄,文理不通,令人作嘔。有南京學者更稱,希望石碑四周「雜草速生,將其遮蓋。」網民更指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嘔的一景。」

南京記者鞠健夫在其博客披露,中山陵管理局為擴大影響,早前從安徽採來天然巨石,置旗下鍾山風景區作碑,巨石重達 136噸,正面由著名書法家管峻先生書寫一個「龍」字,背後則請余秋雨撰文,陰刻刻於石上。本月 3日巨碑揭幕,余也出席,並對石碑效果「感到很滿意」;稱他曾給許多地方題碑,但多是幾個字,長碑文除了鍾山風景區這塊,再有陝西的法門寺碑。

(原碑文如下:)
「華夏大地,美景無數,卻有寥寥幾處,深嵌歷史而風光驚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鍾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跡連綿,徜徉其間,步步皆是六朝熏風,南唐遺韻;隱隱可見大明王氣,偉人身影。每當清秋時節,重重悲歡歸於楓葉,滔滔故事凝於靜穆。山嵐夕陽,明月林禽,真可謂中國文化之最高詩境也。
鍾山風景,美則美矣,無奈龍虎際會,風雨蒼黃,歷盡浩劫,日漸頹蕪。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點江山,南京人民於甲申之年啟動整治宏圖,斥資五十億,搬遷十三村,移民兩萬余,增綠七千畝,新建棧道,呼集物種,辟出諸多公園,重修兩大陵墓,一時氣像萬千,如畫卷新展,嶺苑初洗,經典再現。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歲月,迎迓遠近;中華文明,由此增一聚氣之谷,讀解之門。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數語,已煙霞滿紙,心曠神怡。」

鞠健夫同時公佈余秋雨的碑文全文及石碑照片。豈料這 300多字的仿駢碑文見光後,引起輿論熱議,批評之聲不絕。有人痛批當局在具有歷史意義的風景區,請這位多是非的文化人留墨很不妥當。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生更稱,「希望周圍雜草速生,籐蔓瘋長,將其遮蓋;如石質疏鬆,不久崩解,更是喜出望外。」

有網民指,余秋雨的碑文立意淺薄,紫金山(即中山陵所在地)縱有「六朝熏風」、「南唐遺韻」和「大明王氣」,但真正有時代意義的是孫中山長眠於此,但碑文獨漏。也有網民指碑文「主題空洞乏味;形式非駢非散;結構牛頭馬尾;是一篇地道爛文章,令人作嘔!」(@@: 確是插入許多現代白話的連接詞,顯得非駢非散,不倫不類。)

有網民指,碑文結尾「已煙霞滿紙,心曠神怡」,古人以「滿紙煙霞」讚他人文章,豈能用於自己自吹自擂。(@@:的確離譜。)更有人指,余文連基本的「文從字順」都沒做到,起頭「華夏大地,美景無數,卻有寥寥幾處,深嵌歷史而風光驚人。」「卻」明顯不當(@@:「卻」應改用「更」吧,該砍,哈哈);華夏大地名勝寥寥更是用字不慎。本報昨無法聯絡到 63歲的余秋雨,他的太太馬蘭回應查詢稱,他們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回應這些問題。
本報記者


余秋雨今年是非不絕
12月 余秋雨為南京鍾山風景區撰寫碑文,不但學界嗤之以鼻,有網民更指文理不通

10月 上海徐家匯商城在創業板上市,余秋雨名列十大股東,財富來源受質疑

5月 四川地震一周年,內地媒體踢爆余秋雨應允捐 20萬元人民幣一直未付,被指借國難炒作。余後辯稱非捐款,而是捐書

4月 網上傳出聲稱是余秋雨妻子馬蘭的網文《我的聲明》,爆余與某美女作家私通,但余指是謠言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我對余秋雨向來無甚感覺。大陸網友有一派很喜歡「砍名人」,專挑名人作品來砍,早年金庸最紅,近年是余秋雨,但這篇被砍中,實在無話可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難得糊塗 的頭像
    難得糊塗

    記得要笑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