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對於統治者最大的貢獻,是鞏固了男權社會君父夫的權位,君臣父子夫妻,莫不以君父夫為本位。
儒而及愚,在於一個忠字,「欽崇一天子在萬有之上」和天主教十戒之首的「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真正把儒家思想整理成治理國家的管理系統,包括禮和法的,應該是董仲舒,也不知道該稱他為功臣還是罪人。
忠之外是孝,孝順父母當然是好的,天主教首三戒是神戒,第四戒卻是「孝順父母」,雖然在地上的父母遠不如天上的父,但對於傳教自然大獲好感,父母不捨得反對。
談忠可以得到最高領導人的通行証,談孝可以得百姓好感,儒家思想有其得以紅極一時的票房因素。之外,還有什麼?
三綱之外或可看看五常:
仁義禮智信
放於今時今日,這五種個人的修養特質我認為還是重要的,可能比從前更重要,而且這五種特質都是凌駕在法律條文或合約之上的。
仁是一種慈悲和博愛。
義是內心的正直和良知,份所當為而必為,不當為而必不為。
禮是尊重傳統和長輩,及群體間該恪守的界線。
智是人生的體悟。
信是誠信不欺,信守諾言。
以上全與法律無關,只要不違法,你可以麻木不仁,昧沒良心,離經叛道,盲目率性,言而無信。
儒家重修身--個人的德行和智慧的磨鍊,假設人人修身到一定程度,天下自然太平。
但儒家沒有治國之道,那不是一套管理國家的有效系統或方法策略,從漢初到今日,成功在於帝皇的英明領導,儒家治國未曾奏效過,因為儒家思想的盲點,永遠無法掌控最高領導人的自由意志。二千年前商鞅變法後即作法自斃,二千年來儒家思想只為當權者用,而無法制約當權者,這是法治精神和儒學思想的根本分別。
從現代管理角度看:以法治、民主、或自由令國家改善體質、甚至轉弱為強的例證古今中外都有,以儒學治國而獲得相近成就者無,從管理角度看,這不過是一套遷就大老闆個人名位及權力的秘書系統,對一個組織的體質沒有決定性的建設作用。
最令我不明白一點是:距離蔣介石的軍閥統治年代已經超過五十年了,為什麼台灣還有這麼多死腦筋的腐儒犬庸,揚言儒家治國?儒家治國的系統思想是什麼?用忠孝仁義禮智信如何具體管治好一個與世界接軌的現代都會?還是我們只須單純地聽從馬英九,然後回家孝順父母,就萬事大吉了?
@@: 九七年香港特首董建華上任,這個喜歡看英式足球的留英富家子在就職發言時說要「儒家治國」,七年多後下台,搏得「老矇懂」(老糊塗)之名。
孔子的大同與小康之見,是一篇願景,迷倒過數千年來有志為民謀福的讀書人,但這只是篇願景,不是方法。
<禮記>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儒而及愚,在於一個忠字,「欽崇一天子在萬有之上」和天主教十戒之首的「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真正把儒家思想整理成治理國家的管理系統,包括禮和法的,應該是董仲舒,也不知道該稱他為功臣還是罪人。
忠之外是孝,孝順父母當然是好的,天主教首三戒是神戒,第四戒卻是「孝順父母」,雖然在地上的父母遠不如天上的父,但對於傳教自然大獲好感,父母不捨得反對。
談忠可以得到最高領導人的通行証,談孝可以得百姓好感,儒家思想有其得以紅極一時的票房因素。之外,還有什麼?
三綱之外或可看看五常:
仁義禮智信
放於今時今日,這五種個人的修養特質我認為還是重要的,可能比從前更重要,而且這五種特質都是凌駕在法律條文或合約之上的。
仁是一種慈悲和博愛。
義是內心的正直和良知,份所當為而必為,不當為而必不為。
禮是尊重傳統和長輩,及群體間該恪守的界線。
智是人生的體悟。
信是誠信不欺,信守諾言。
以上全與法律無關,只要不違法,你可以麻木不仁,昧沒良心,離經叛道,盲目率性,言而無信。
儒家重修身--個人的德行和智慧的磨鍊,假設人人修身到一定程度,天下自然太平。
但儒家沒有治國之道,那不是一套管理國家的有效系統或方法策略,從漢初到今日,成功在於帝皇的英明領導,儒家治國未曾奏效過,因為儒家思想的盲點,永遠無法掌控最高領導人的自由意志。二千年前商鞅變法後即作法自斃,二千年來儒家思想只為當權者用,而無法制約當權者,這是法治精神和儒學思想的根本分別。
從現代管理角度看:以法治、民主、或自由令國家改善體質、甚至轉弱為強的例證古今中外都有,以儒學治國而獲得相近成就者無,從管理角度看,這不過是一套遷就大老闆個人名位及權力的秘書系統,對一個組織的體質沒有決定性的建設作用。
最令我不明白一點是:距離蔣介石的軍閥統治年代已經超過五十年了,為什麼台灣還有這麼多死腦筋的腐儒犬庸,揚言儒家治國?儒家治國的系統思想是什麼?用忠孝仁義禮智信如何具體管治好一個與世界接軌的現代都會?還是我們只須單純地聽從馬英九,然後回家孝順父母,就萬事大吉了?
@@: 九七年香港特首董建華上任,這個喜歡看英式足球的留英富家子在就職發言時說要「儒家治國」,七年多後下台,搏得「老矇懂」(老糊塗)之名。
孔子的大同與小康之見,是一篇願景,迷倒過數千年來有志為民謀福的讀書人,但這只是篇願景,不是方法。
<禮記>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