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說:「大學畢業全級考最頂的和最底的,最容易出類拔萃。」

在中國人社會千年來崇尚科舉,讀書考試才有前途的傳統業障思想加持下,教育改革了一百次讀書還是以符合考試制度的評核為優先,歐美中日的教育模式來到華人地區就變成考試評核,對於管理者來說:因為人口太多,這是判辨人才最便捷的方法,對於小孩來說:這種教育充滿缺陷,中國人的老師代表孔子時代要你學十一科: 德智體群美禮樂射御書數,今日的小朋友也是動輒要考十一科,佔他百分之九十時間來準備,無非都是書數。

在人口少而富裕的國家,孩子上學如上天堂,參考如芬蘭挪威等地的教材,充滿樂趣和巧妙,也無甚功課壓力。

不過面對全球競爭,除非你對你的兒女將來充滿信心,(不要以為家底豐厚就可以,金融海嘯告訴你,如果你身家十億,一夜就能輸光百億。),否則遵從遊戲規則,兒女愈早習慣面對競爭愈好,反正每一代的父母都嫌下一代的教育不行,但自己既沒有什麼成就,自己那套在舊遊戲規則悟出的生存之道在新時代新規則下也不一定奏效,那就讓兒女自己在陌生森林中闖蕩體悟好了,你唯一可以付出的,是保障孩子在森林裡仍保有自己的個性和自信,並不會面臨人生安全的危險。

說回龍頭鳳尾。
如果說: 考最頂或考最尾的最容易有所成就的話:那理論通常是: 考最頂者天賦過人,堅毅勤奮,去到哪裡玩什麼遊戲規則都一樣勝於別人,考最底者已經夠衰了,再失敗也沒有什麼包袱,所以二者出來社會發展最快。當中也有差別。考最頂者習慣在體制中出類拔萃,不習慣無規則的環境,在大企業或組織中發揮較適意,最後繼承高位,最怕是碰到一山還有一山高,最後煙沒在人海裡。考最差者不習慣體制束縛,一旦找到可以盡情發揮的個人空間就會全力衝刺,這些人往往是白手興家的老闆。君不見大部份創業致富的老闆,大都妄顧考績,少年時就自得其樂,我行我素。當然,也有更大部份人,誤入歧途,或潦倒貧困。此證明教育之重要,最低限度,保障基本生活素質(因為這是知識分子的年代),習慣規範,不會蔑視社會的規矩。當然,人的事情無絕對,讀壞書的犯罪分子亦如恆河沙數。

再說孔子十一。
孔子沒有說過什麼「五育並重:德智體群美」之類的話,但後人以此詮釋概括孔子的均衡教育理念,入了他數。

最正統的解釋浪費時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上網查找,且用正/偏面稀鬆解釋:(講明是稀鬆解釋,純屬個人偏見,無謂深究。)

德: 仁義誠信/不違法就是德
智: 人生智慧,專業/考試成績好就是智
體: 強健的體魄/不生病就是體
群: 與不同人和洽相處,有效溝通/埋堆(聯群結黨分派系服從大眾)
美: 審美眼光,對美感的認知和追求/沒教到,看電視怎麼說,明星怎麼做
禮: 禮儀,傳統,尊重長輩/學校規矩,公司規矩,小圈子文化
樂: 音樂,聲音美感的認知與追求/流行音樂
射: 射擊之類的獵捕謀生或防身手段/瞄準目標: 權位、俊男、美女
御: 說是御夫御妻御下屬太扯,從前是騎馬,如今應是海陸空交通工具的駕馭
書: 博覽群書,增長各方面的智識/自己謀生需要的參考書工具書或娛樂需要的小說漫畫雜誌
數: 數學/理財學,精打細算之道

現代教育,揚言承襲孔子的儒家思想,以此治學作育英才,究竟孔子十一,能達到幾樣?所達到的是正面?還是偏面?
龍頭是競爭天才,按組織要求以比同行者更快的速度達到標準;鳳尾則可能乾脆無視所有不必要的規範,透過際遇、挫折和勇敢實踐,頓悟十一瓣中的其中幾瓣或全部,創造自己的驕人成就。

現代的價值要求其實並不廣闊,在圈子以外風險比較大,但在圈子以外可學到或突破的必然更快更多。

鼓勵小孩闖蕩,放棄圈子內的小書數,未嘗不是好事,但父母要付出極大勇氣和對孩子有極強的信心。

考試失敗者則不用灰心,在人生課題上,那只是屬於極小的部份,即使它確實地消耗了你的十數年青春歲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