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ello XXXX,

抱歉遲覆,我七月二十四日開始休年假至八月五日,目前人在國外。

你問我關於自由時報加入abc的看法,簡覆如下:

以自由時報的財力,如果真要不計成本衝發行,每天百萬份也不奇怪,問題是多少人認真看或傳來看,理論上,價值愈高的刊物愈多人傳閱,如每份十五元的蘋果日報,以ACNielsen今期資料16.5%x1700萬人口/abc 50萬份,傳閱率是5.6個人,相對售價較低(零售價十元)的自由16.2%x1700萬人口/72萬份,傳閱率只有3.8個人,我們反過來多他50%的傳閱率,抵平了售價高出50%的價差,相當奇妙的數學關係。

更有趣的是,自由七十二萬份變成名符其實的量報,而假設讀者每天跑到店家都有權重新決定一次去買哪一份報紙,他們的頻繁性購買決定應該是傾向明智的。報紙是快速耗用品,只有一天的壽命,如果二者的品牌效應或實際品質差不多,消費者不會願意多花50%買一份更貴的。而讀者選擇十五元一份的蘋果,十五元一份的蘋果應該比十元一份的其他量報更有價值且品質更優,我們反變成最大量的質報了,哈哈。

言歸正傳,以國際abc稽核的標準報告,有費報的銷售來自零售,批發,訂購或大量預訂,都有清楚的列明,報紙售價分幾等: 1. 售價在訂價80%以上 2.在50%-80% 3. 在20%-50% 售價低於20%者不列入有費報計算。

台灣abc顯然沿用較寬鬆簡單的標準,通路只分大宗銷售,零售和訂閱,價格只分售價50%以上為有費報,標準寬鬆的結果是無法細析其實質的銷售結構,包括多少報份以十元售出,多少以不低於五元售出,而當中有無volume rebate的量退獎金,亦不得而知,奈何。

無論如何,發行量和實銷量是兩件事,說誇張一點,發行一千萬份再把其中九百多萬份倒入大海又如何,而閱報率和實銷量亦都不能等同廣告效果,蘋果早期重點宣傳abc,因為我們新,需要這些第三單位做公證以增客戶信心,證明我們每一份的售出都是確有其事。確實的發行量也方便計算每版廣告的投資成本,如今,隨著愈來愈多的客戶認同我們的實質廣告效果,我們再不需要證明我們的銷售數字不是假的了。這些過程我們應該都算已經走完了吧,自由現在才上路,未為晚也,總比不做好。即使報紙日漸衰落,全台灣就只蘋果和自由或加上yahoo的首頁,每天有超過15%的市佔率(覆蓋率),是最大的單一大眾媒體,自由加入abc,兩大報在廣告市場上會愈做愈興旺,我也可以放心在台灣報業多混幾年也,哈哈。

祝好

p.s.

下文是我臨走前發給同事的手機短訊,請參考:

沒有失憶的話,蘋果從零五年七月由十元調價賣十五元...就決定了不拚份數第一名...
而用更多元的內容、質量和服務,贏得高消費者的認同和長期支持。自由現在大肆張揚的,不過是跟隨我們四年多前的其中一個步調而已,那個過程,包括說明什麼是abc和證明我們實銷多少份,我們早已經超過了。

十五元區和十元區的客層和銷量是沒得比較的,當然,低價貨品時刻希望跟高價貨品站在同一地位,然後用廉價換得的高銷量超越它的假想敵,但站在形勢另一邊的我們,最重要是做好本份,如果沉不住氣跳下去和他對幹,既不專業也看不起自己。

過去,我們從來也無否定哪家大報聲稱每天發行一百萬份,今天,自由坦白承認自己其實只有七十二萬多,假設從前市場是用發行量百萬份的參考數值而訂出的委刊價錢,如今,可能被要求打七折,誠實無疑是一種進步,代價顯然不菲,卻表現了他們要贏的決心。

在蘋果廣告部,我們當然要更有信心和持之以恆的毅力用十五元的五十多萬份把它拋離,而未能勝出的業務員,可能要更快面臨重組或被淘汰。

abc不再是我們的獨家見証,現在只是一個雙方都擁有的稽核數字,接下來我們唯一要專注的,是客戶服務和廣告效果。

我真的要休假了,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