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棋癮被挑起,頻頻上網發掘棋壇舊聞。少年時因為沉迷棋仙鍾珍,對其徒弟陳松順也有特別感情。早年陳松順與楊冠麟齊名,陳比楊大五歲,方當盛年,一直不明白陳為何一生沒參加過全國賽,讓廣東的光環都落在楊一人身上。今天上網,終於找到答案。


南華神龍陳松順與魔叔楊官璘的嶺南爭霸史
發佈時間 [2009-4-22 23:02:00]

按語;弈棋七十載,神龍猶在淵。爲慶祝陳松順先生九十歲大壽,陳老的家鄉廣東臺山廣海本月下旬將隆重舉行“陳松順杯” 中國象棋擂臺賽。轉一篇名記者翁瀾前先生回憶當年嶺南棋壇“楊陳爭霸”的文章,以表對陳老的敬意。

一個夾技遠遊、遍訪名家,一個強手過招、複盤拆棋 1931年,廣東舉辦全省象棋比賽,選出了23名精英,産生了黃松軒、盧輝、李慶會、馮敬如“四大天王”。1935年7月,號稱“七省棋王”的周德裕南下廣州,挑戰嶺南首席棋王黃松軒,賽事由前清遺老江孔殷(人稱江太史)和中山大學教授石光瑛擔任裁判,黃松軒以一局勝出。賽後,獲得對局記錄稿的“全國棋壇總司令”謝俠遜評論說:“黃松軒是全國第一當頭炮手。”

抗日戰爭期間棋人星散,抗戰勝利才棋風複熾,嶺南各路棋王有陳松順、楊官璘、覃劍秋、曾益謙、黎子健、陳洪鈞、袁天成、朱德源等,還有“四大天王”碩果僅存的盧輝。從戰績表現看,陳松順和楊官璘稍占上風,但未有機會分出高下。解放之初,陳松順和楊官璘在1951年,代表華南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華南名手對抗賽”,獲總分第一,賽後兩人收輯了比賽對局,出版了《聯星弈譜》一書,象徵嶺南棋壇進入“楊陳時期”。

陳松順1920年出生於臺山縣廣海,比出生於東莞縣鳳崗的楊官璘年長5歲。兩人都自幼習棋,鋒芒畢露。楊官璘歲可與大人對殺,6歲橫行鄉里,擋者辟易,被稱爲“鄉下棋王”;陳松順10歲出頭四出挑戰縣內各高手,並在全縣獲得“神童”獎牌。不同之處是:陳松順出身比較“科班”,早年師事臺山縣冠軍雷法耀。後經雷推薦,被嶺南棋王中的怪俠———鍾珍收爲入室弟子。
鍾珍棋風綿密且異常兇悍,曾假一位二流棋人之手,以暗中操控的辦法把黃松軒殺得人仰馬翻,黃松軒輸得莫名其妙,惟怒聲長歎“奇也怪哉!”。鍾珍這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氣質和“內家”功力,已被陳松順“照單全收”,成爲他青年時期挾技遠遊、遍訪名家的資本。 而楊官璘的出身卻充滿了“土味”,覓求上進的主要辦法是複盤拆棋。和強手交鋒之後,回到住所必定重開棋枰,把對方的“勝負手”拆通拆透,有時“一拆”就通宵達旦。這種苦行僧式的磨煉,終於養成了嚴謹細膩的棋藝風格。因此,誰贏了楊官璘一次並不稀奇,要想贏第二次便往往“無門”了。

1948年之前,棋藝達到巔峰狀態的袁天成可以讓楊官璘長先,待被“拆通”之後,就再也沒有在楊官璘的面前“開齋”過。名宿覃劍秋(稱嶺南棋壇“第三尊”,曾任省電臺記者專事象棋報道)評論說:“楊官璘不是靠兩分鐘下一步棋的,而是靠戰前一晚或幾晚的思索才下一步棋的。”覃是楊的勁敵之一,兩人過從甚密,他的話可謂一語中的。

陳楊爭霸戰不可避免 門票收入創歷史紀錄
按名望,陳松順是楊官璘的前輩。40年代,陳松順的棋藝已達吹影鏤塵的境界,被嶺南弈林尊爲“老子”,指“封神榜”裏面道行最高的太上老君。而楊官璘在40年代後期才嶄露頭角,1948年5月,他首次來廣州,直奔惠福東路的“同志棋壇”攻打盧輝的擂臺。當楊官璘以雙馬飛邊陲開局時,盧輝還以爲是“一隻送上門來的羊羔”,因爲雙馬飛邊等於敞開胸膛任人捶打。豈料楊官璘以滴水不漏的攻防步步進迫,最終殺得天王汗流浹背,即流傳至今的“楊官璘笨局戲天王”佳話。

1952年4月,廣州嶺南文物宮(即今廣州文化公園)舉行“六名手象棋表演賽”,名手爲陳松順、楊官璘,盧輝、覃劍秋、曾益謙和袁天成,結果,楊官璘榮登榜首,陳松順屈居次席,無疑嚴重威協陳松順的霸主地位,棋迷也已形成了擁陳、擁楊兩大派。於是,楊、陳爭霸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1953年6月,楊、陳爭霸在廣州嶺南文物宮拉開序幕,名爲“十局賽”。主辦單位以每人每局十元作酬金,在當時是很高的出場費了。首局,陳松順執先以炮架當頭,向楊官璘的中路頻頻施加壓力,攻擊有如水銀泄地,進入中局時又以“陰著”掠得楊官璘一象,失勢缺象的楊官璘儘管使出渾身解數,仍未能阻擋陳松順無孔不入的滲透,卒被攻破王城。人多勢衆的擁陳派欣喜若狂,當晚大開“慶功宴”,陳松順開懷痛飲至酒闌夜深,不能成眠。

第二天開戰時,陳松順有點神不守舍,竟在後手取得均勢的情況下,誤走了一步挺九路卒的緩著,被乘巧的楊官璘卸中炮瞄準三路馬,從而“癱瘓”了右翼半邊子力。陳松順心知再戰下去也是擔沙填海,便乾脆簽單認負。一比一扳平,楊官璘信心陡增,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演繹了嚴謹細膩的特長,再下陳松順兩城,以三比一領先。陳松順畢竟是久經戰陣之輩,連遭挫折反而鎮定下來,於第五局力戰言和,穩住了陣腳。第六、第七局,陳松順奮起神威,就以楊官璘最擅長的“鬥炮”相搏。

前面幾局,陳松順皆因“鬥炮”失先致負,爲何膽敢繼續“鬥炮”?可見有備而來。楊官璘一時不察,被陳松順稍爲改變了飛相起士的序列之後便跌落“陷阱”,連敗兩局。雙方再次平手。進入至關重要的第八局,楊官璘執先以中炮過河進攻陳松順的屏風馬,雙方全力爭先,盤面犬牙交錯,可惜陳松順過早棄卒搶攻,給楊官璘無形中增加了一點“物質”。熟知楊官璘的棋手都知道,在看似和局的情況下,如果給楊官璘多了一兵一卒,就幾乎等於亮起了輸棋的信號。果然,楊官璘大演抽絲剝繭的殘棋功夫“磨”垮了陳松順。第九、第十局,陳松順雖竭盡法寶進行反撲,但始終無法衝破楊官璘的銅牆鐵壁,雙方握手言和。十局賽告畢,楊官璘以一局勝出。

對於這個結局,行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一局之微,難分伯仲。擁陳派認爲陳松順賽程的前半段輸得有點“冤”,很不服氣,提出再鬥十局,門票收入“創歷史最高紀錄”的文物宮亦積極遊說楊、陳再戰一回。而楊、陳也覺得僅憑一局得失,很難服衆。於是,雙方允諾擇期再賽十局。

高官名流親睹“霸主”戰況 楊官璘成了廣州新“名片”
1954年2月2日,十局賽仍在嶺南文物宮開鑼。事前,兩人都在準備。楊官璘在上海殺了華東第一高手董文淵。接著,以上海擂臺的身份,又打敗浙江林弈仙、上海屠景明、董齊亮、陳榮棠、宋義山等強手。而陳松順在武漢戰勝了羅天楊、周渭濱、袁乜子、馬志新、杜曉天等華中名將,又乘勝北上,力克被稱爲“京華棋王”的張德魁和侯玉山。因而,楊、陳凱旋返穗作第二次十局賽,被人們視爲“兩位國手的比賽”。

由於擁陳、擁楊兩派人馬本來就夠狂熱,加上報紙、電臺的宣傳,比賽當晚的嶺南文物宮人山人海,不少港、澳棋迷也趕來觀戰,甚至連身居高位、富有棋名的吳南生、黃施民、陳殘雲等也以能一睹現場戰況爲快。楊、陳兩人的緊張心態,自不必細述。首局,陳松順以五六炮進攻楊官璘的屏風馬進七卒,陳還以綿密的著法施展巨蟒纏身之術,很快吃掉楊的一匹惡馬,但善於避凶趨吉的楊立即掃兵,激戰成和。次局,楊先手架起炮,陳還以屏風馬進七卒,棄至中局,楊妙手叠出,陳被推至懸崖:楊只要進邊兵逐車,便可得子占優,豈料楊一時鬼使神差,卻走了平車吃卒的“臭棋”,陳立即抓住契機,以淩厲攻勢反先,不給楊予喘息機會,終以車炮卒的精妙配合取勝。

陳領先一局,立時全場雀躍。從第三局開始,楊、陳都下得極其審慎嚴謹,幾無破綻,竟一連下了六局和棋,第九局,陳只要弈和便可立於不敗之地,而楊就是下和了也危險,因爲第十局陳還可掙扎。在許勝不許敗的情況下,楊決心背水一戰,以五七炮猛攻,陳則以陰柔內一一化解,雙方以馬炮雙兵士象全的均勢進入殘局,但楊利用小卒較靠近陳之王城的微弱優勢,再次施展殘棋“銼功”,磨足二百回合,終於鬥垮精神不繼的陳。楊扳平之後鬥志彌堅,在第十局連出妙招,而陳卻有些昏昏然,雖苦苦支撐了一百六十回合,終回天乏力。楊以一局勝出,從而奪得嶺南棋壇霸主寶座。 (@@按: 楊以深厚殘局根基及更年輕的體魄,連磨兩局獲勝,其實二人棋力,應只在伯仲之間,若是限時賽,我夠膽賭陳勝。陳輸了兩次十局賽給楊後,決意收山,不再參與任何公開賽事,只擔任裁判工作,可見其心高氣傲之一面。)

楊官璘先生的平生爲大家熟知,陶鑄同志就曾不止一次地宣傳道:廣州“三件寶”———楊官璘、紅線女、《羊城晚報》。 可陳松順多年擔任全國比賽裁判長,爲賽制完善付諸的心血。及長期從事象棋著述和舉辦象棋學習班,爲嶺南棋壇長盛不衰所作出的堅實鋪墊棋友們亦不能忘記。

更多內容請查看不周山石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malldog8889(網友 江上數峰青 供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