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上文<市場現況>引來SUBUS的一堆問題,行業中常有類似話題流傳,此blog少談公事,今次不能免俗,且當打筆戰遊戲來玩。
開宗名義打筆戰,擺明各為其主,辯論比賽口水花,就老實不客氣了。
S: 不過想問,蘋果不同於台灣傳統其他報社,獨走零售通路,在景氣不佳的年代,容易受零售通路業績不佳而導致零售量下滑,此風險如何克服?
@@: 以行銷角度作答:
1.在景氣不佳年代,不單零售通路受影響,整個國民消費都會受影響,不單在零售通路賣一份十元的報紙受影響,一次用三千六百五十元訂購三百六十五份報紙同樣受影響
2.在景氣不佳消費低迷的年代(過去十個月如果消費不算低迷,政府不會急於推出消費券),民眾消費傾向小額消費遠多於大宗量購,敢說以小額消費單次十元逐天購買報紙者遠多於以大額消費一次性訂購半年或一年報紙者
3.按事實,過去十月來賣十五元一份的蘋果在銷量上沒有明顯下滑,銷量也沒有被賣十元的其他報紙搶走,閱讀率繼續居冠,顯示蘋果日報以十五元高價(50%高於其他綜合性報紙),其市場接受度仍未受影響(以銷量看),其品牌及忠誠度仍居冠(以閱讀率看),其原因可推論為此產品即使賣貴價仍物超所值(因為在不景氣年代仍銷量穩定)或蘋果日報這產品的品牌或品質遠優於其他對手(因為其他對手賣十元仍無法在不景氣年代扳回優勢).
4.假如零售通路業績不佳,次品牌銷售下滑的程度遠超於領導品牌
5.無論零售或長期訂購一樣面對每天的銷售壓力,因為訂戶並不是都在一月一日訂購的,既然每天都有舊訂戶約滿流失,就必須每天追加新訂戶或續約訂戶
以行銷角度這包括品質/服務/創新/品牌這些範疇的有效經營為根本,此適用於任何領導品牌在任何年代應付競爭並保持優勢降低被低價對手或被不景氣痛擊的風險
S: 又問,前文提及,蘋果日報耗費全彩印刷高紙質,的確帶來廣告主迴響,但由於紙漿、油墨等原物料價格仍然年年攀升,蘋果日報也不得不採版型縮小方式作為應對,雖然短期看似無太大衝擊,但仍為報紙經營隱憂,此風險又該如何克服?
@@:
1.以數學算: 以目前<蘋果日報>每天出版的紙張: 長X闊X張數,總面積(份量)仍遠超於其他對手,假設市場以份量多少來決定買哪份報紙,最該擔心的應是市場上以同一市價每天供應最少份量(內容)的報紙。事實是多年來聯合報比中國時報約短五公分,張數接近,但近年來聯合報的銷量及閱讀率應都不比中國時報差,現時的閱讀率更是遠遠超過,顯見報紙的決勝因素不是版型大小。報紙經營最重要是產品能否吸引讀者,去吃自助餐當然會考慮到選擇的樣式夠不夠多,但最重要還是整體上哪家的整體水準更能滿足客人的需要。
2.從行銷角度任何行業遇上原物料成本增加都是避無可避,只能尋求開源或節流或創新方案
S:再問,近年受蘋果影響,許多報社也開始根本檢討經營策略,中國時報虧損多年終於習得教訓,開始轉虧為盈,而兩大財經專業報仍然屹立不搖,反觀蘋果有意經營的財經專刊"財富周刊"出師不利戰死殺場,蘋果的母品牌雖然穩固未倒,但也日陷品牌窄化(即生活消費與娛樂為強)危機,此風險又該如何克服?
@@:
中國時報轉虧為盈,恭喜恭喜,一個行業要成行成市競爭才會充滿活力有前途,愈多報紙賺錢愈是好事,最怕如電視或網路市場大堆人在賠錢打消耗戰,結果整個行業變成輸家。兩大財經報向來成本控制得宜出紙不多,某天守不住必是因為開支太大或發行量太少。蘋果附贈財富周刊起始於零七年十二月,當時評估總統大選前後民眾會對投資大感興趣,各類型投資活動活躍,於是選擇性在部份都會區域以附贈方式增加財經內容。零八年第二季起金融市場急轉直下,民眾對投資興趣缺缺,財富停刊雖然可惜,但符合市場狀況。
一部專業照相機無論包含多專業的影片攝錄功能,看起來也不像是一部專業影片攝錄機。蘋果財經相關報導每天平均三大張,此中尚未包括全台灣買房子必看的房地產新聞專刊和廣告資訊,但混合在其他內容(功能)之中,沒認真用過的人憑印象感覺就是覺得它不夠專業,金融業及房產業的行內人和使用過這些資訊和內容的讀者倒是一致好評呢^^
說得再狠一點,零八年十月金融海嘯後,所有財經專業的專業到底指哪方面還真該被重新鑑定呢。
至於品牌窄化問題,此世上難道還有比生活消費和娛樂更符合普羅大眾興趣(不論貧富男女智愚賢不肖)的內容嗎?另,以一份新聞紙以論,蘋果日報提供的各方面新聞資訊比任何一份新聞紙都多,包容之廣,何窄化可言?
多年前壹週刊面世短短數月間即成為全台閱讀率最高的週刊,比第二名任何週刊或雜誌多出四成以上讀者,同行望塵莫及之餘最後的還擊手段是把之歸類為八卦娛樂雜誌,與那些政治財經類雜誌劃清界線,妄顧其屢揭時弊(政治界企業界之弊端和黑幕),並承擔所有法律訴訟風險。於是你再成功也不過是一本最成功的八卦娛樂類雜誌,而不是最成功的週刊或最成功的雜誌,跟你再成功也不過是一個最成功的本土人或外省人而不是最成功的台灣人一樣可笑。如今蘋果日報的成功也常被稱為只是一份成功的生活消費和娛樂報紙,強項太強了結果被歸邊成窄化的唯一價值,對於沒有認真了解過報業這市場和報紙這產品的外行人而言,確是會被蒙得暈頭轉向的。
很多人覺得:賣花賺花香,我當然說蘋果日報最好了。而事實上,我從來不跟人辯論哪份報紙好不好,很多報章雜誌的固定題目我每天或每期追看,例如當年民生報每天刊出的棋局報導。此文的遊戲規則是只談市場現象,多有數據支持,不講文化價值,因為文化優劣永遠莫衷一是。報紙是文化產品,對於文化產品每個人都能有其主觀看法和感想,聖人權威或販夫走卒都有其理據以主觀評斷一份報紙好不好,論文化優劣就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樣,各自各精采,根本無須問答或討論,更遑論打筆戰了。
@@: 不知SUBUS是友是敵? 是友的話,當知我處理問題時不搞客套,坦白說這些問題只流於片面推論,未經深入思考,無論閣下是否報業中人,想更了解報紙銷售和報紙營運實要多下苦功了;是敵的話,小弟十年磨一劍,殺敵絕不手軟。何況非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就趁機消消毒也好^^
開宗名義打筆戰,擺明各為其主,辯論比賽口水花,就老實不客氣了。
S: 不過想問,蘋果不同於台灣傳統其他報社,獨走零售通路,在景氣不佳的年代,容易受零售通路業績不佳而導致零售量下滑,此風險如何克服?
@@: 以行銷角度作答:
1.在景氣不佳年代,不單零售通路受影響,整個國民消費都會受影響,不單在零售通路賣一份十元的報紙受影響,一次用三千六百五十元訂購三百六十五份報紙同樣受影響
2.在景氣不佳消費低迷的年代(過去十個月如果消費不算低迷,政府不會急於推出消費券),民眾消費傾向小額消費遠多於大宗量購,敢說以小額消費單次十元逐天購買報紙者遠多於以大額消費一次性訂購半年或一年報紙者
3.按事實,過去十月來賣十五元一份的蘋果在銷量上沒有明顯下滑,銷量也沒有被賣十元的其他報紙搶走,閱讀率繼續居冠,顯示蘋果日報以十五元高價(50%高於其他綜合性報紙),其市場接受度仍未受影響(以銷量看),其品牌及忠誠度仍居冠(以閱讀率看),其原因可推論為此產品即使賣貴價仍物超所值(因為在不景氣年代仍銷量穩定)或蘋果日報這產品的品牌或品質遠優於其他對手(因為其他對手賣十元仍無法在不景氣年代扳回優勢).
4.假如零售通路業績不佳,次品牌銷售下滑的程度遠超於領導品牌
5.無論零售或長期訂購一樣面對每天的銷售壓力,因為訂戶並不是都在一月一日訂購的,既然每天都有舊訂戶約滿流失,就必須每天追加新訂戶或續約訂戶
以行銷角度這包括品質/服務/創新/品牌這些範疇的有效經營為根本,此適用於任何領導品牌在任何年代應付競爭並保持優勢降低被低價對手或被不景氣痛擊的風險
S: 又問,前文提及,蘋果日報耗費全彩印刷高紙質,的確帶來廣告主迴響,但由於紙漿、油墨等原物料價格仍然年年攀升,蘋果日報也不得不採版型縮小方式作為應對,雖然短期看似無太大衝擊,但仍為報紙經營隱憂,此風險又該如何克服?
@@:
1.以數學算: 以目前<蘋果日報>每天出版的紙張: 長X闊X張數,總面積(份量)仍遠超於其他對手,假設市場以份量多少來決定買哪份報紙,最該擔心的應是市場上以同一市價每天供應最少份量(內容)的報紙。事實是多年來聯合報比中國時報約短五公分,張數接近,但近年來聯合報的銷量及閱讀率應都不比中國時報差,現時的閱讀率更是遠遠超過,顯見報紙的決勝因素不是版型大小。報紙經營最重要是產品能否吸引讀者,去吃自助餐當然會考慮到選擇的樣式夠不夠多,但最重要還是整體上哪家的整體水準更能滿足客人的需要。
2.從行銷角度任何行業遇上原物料成本增加都是避無可避,只能尋求開源或節流或創新方案
S:再問,近年受蘋果影響,許多報社也開始根本檢討經營策略,中國時報虧損多年終於習得教訓,開始轉虧為盈,而兩大財經專業報仍然屹立不搖,反觀蘋果有意經營的財經專刊"財富周刊"出師不利戰死殺場,蘋果的母品牌雖然穩固未倒,但也日陷品牌窄化(即生活消費與娛樂為強)危機,此風險又該如何克服?
@@:
中國時報轉虧為盈,恭喜恭喜,一個行業要成行成市競爭才會充滿活力有前途,愈多報紙賺錢愈是好事,最怕如電視或網路市場大堆人在賠錢打消耗戰,結果整個行業變成輸家。兩大財經報向來成本控制得宜出紙不多,某天守不住必是因為開支太大或發行量太少。蘋果附贈財富周刊起始於零七年十二月,當時評估總統大選前後民眾會對投資大感興趣,各類型投資活動活躍,於是選擇性在部份都會區域以附贈方式增加財經內容。零八年第二季起金融市場急轉直下,民眾對投資興趣缺缺,財富停刊雖然可惜,但符合市場狀況。
一部專業照相機無論包含多專業的影片攝錄功能,看起來也不像是一部專業影片攝錄機。蘋果財經相關報導每天平均三大張,此中尚未包括全台灣買房子必看的房地產新聞專刊和廣告資訊,但混合在其他內容(功能)之中,沒認真用過的人憑印象感覺就是覺得它不夠專業,金融業及房產業的行內人和使用過這些資訊和內容的讀者倒是一致好評呢^^
說得再狠一點,零八年十月金融海嘯後,所有財經專業的專業到底指哪方面還真該被重新鑑定呢。
至於品牌窄化問題,此世上難道還有比生活消費和娛樂更符合普羅大眾興趣(不論貧富男女智愚賢不肖)的內容嗎?另,以一份新聞紙以論,蘋果日報提供的各方面新聞資訊比任何一份新聞紙都多,包容之廣,何窄化可言?
多年前壹週刊面世短短數月間即成為全台閱讀率最高的週刊,比第二名任何週刊或雜誌多出四成以上讀者,同行望塵莫及之餘最後的還擊手段是把之歸類為八卦娛樂雜誌,與那些政治財經類雜誌劃清界線,妄顧其屢揭時弊(政治界企業界之弊端和黑幕),並承擔所有法律訴訟風險。於是你再成功也不過是一本最成功的八卦娛樂類雜誌,而不是最成功的週刊或最成功的雜誌,跟你再成功也不過是一個最成功的本土人或外省人而不是最成功的台灣人一樣可笑。如今蘋果日報的成功也常被稱為只是一份成功的生活消費和娛樂報紙,強項太強了結果被歸邊成窄化的唯一價值,對於沒有認真了解過報業這市場和報紙這產品的外行人而言,確是會被蒙得暈頭轉向的。
很多人覺得:賣花賺花香,我當然說蘋果日報最好了。而事實上,我從來不跟人辯論哪份報紙好不好,很多報章雜誌的固定題目我每天或每期追看,例如當年民生報每天刊出的棋局報導。此文的遊戲規則是只談市場現象,多有數據支持,不講文化價值,因為文化優劣永遠莫衷一是。報紙是文化產品,對於文化產品每個人都能有其主觀看法和感想,聖人權威或販夫走卒都有其理據以主觀評斷一份報紙好不好,論文化優劣就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樣,各自各精采,根本無須問答或討論,更遑論打筆戰了。
@@: 不知SUBUS是友是敵? 是友的話,當知我處理問題時不搞客套,坦白說這些問題只流於片面推論,未經深入思考,無論閣下是否報業中人,想更了解報紙銷售和報紙營運實要多下苦功了;是敵的話,小弟十年磨一劍,殺敵絕不手軟。何況非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就趁機消消毒也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