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我們可以用5W1H了解世上絕大部份的事情。5W1H最早由(Rudyard Kipling)於1902年提出,他在(The Elephant's Child)的開頭中寫下如下詩句:
I keep six honest serving-men 我有六個誠實的僕人
(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 他們教導我知道所有的事情
Their names are What and Why and When 他們的名字是WHAT, WHY, WHEN,
And How and Where and Who. 還有HOW, WHERE, WHO.

5W1H簡單而周密,大家在分析問題時馬上可定出六個最基本的方向,但簡而化之,所有5W1H的問題可以用WHAT來代替: 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東西,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理由,什麼方法...等等,推本溯源,重點是: 如何發掘出最完整最全面的事實真象。

一九九零年在大學唸行銷管理201,當時的教科書是行銷大師Philip Kotler的經典名著Marketing Management,十七八年後的今日,種種行銷學說,看清了,其實並沒有跳出這部經典的框架。

當時就行銷的執行面來說,通常會考慮四個方向,簡稱4P,就是PRODUCT產品,PLACE地點,PROMOTION宣傳和PRICE價格。後來發覺市場定位更重要,所以出現了另一個P: POSITIONING定位,然後發覺PACKAGE是一門獨立而重要的學問,所以又多了另一個P: PACKAGE包裝。

又過了幾年,我們發現在行銷管理上更重要是以客戶為本,服務致上,於是P 又多了PEOPLE,員工的質素和服務,PUBLIC RELATION公關,PROCESS 流程管理,甚至POLITICAL POWER政治力量。

大概學術論文的成功訣竅之一就是巧立名目,創新名字,在一堆P的Marketing年代,由企業為本變成客戶為本,所以原本的產品Product變成客戶需求和慾望: Customer needs wants, 原本的地點Place變成客戶的方便: Convenience,價格Price變成客戶的成本: Cost to Customer,宣傳Promotion變成客戶的相向溝通:Communication,加上多年來增刪更易不斷的PP們,又變成4P4C的說法,新一代唸行銷管理的高材生,非分類天才不可。

與其去記這些繁枝末節,不如回歸根本。包裝本來就是產品的其中環節,公關是溝通或宣傳的一種渠道,服務也是產品的一種,人和流程的管理在任何的任務執行中都是重要的,無須煞有介事,而在廿一世紀,政治經常被兩個大黨二分天下,投票勝負在百份之一二之間(例如美國德國日本台灣),依靠政治力量無異賭大小,棄之可也。反而在資訊快速交換的網路時代,任何競爭優勢被快速透明化,每個商品的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快速被縮短,要盡快搶佔分眾市場,市場定位Positioning更加重要,如何令產品在最短時間,甚至在推出之先,就站在最有利的最獨特的最令市場深刻感認的位置,能夠就到的,不但可搶得先手,也可延長優勢及產品的生命週期。

所以,還是回到5P吧: Product產品,Place地點,Promotion宣傳,Price價格,Positioning定位,應該夠用了。

還原基本步,行銷管理就是用最有效率的方法發現並滿足客戶的需求,fullfil consumer needs,marketing最簡單的說法或許只有一個C, 就是消費者Consumer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