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第四戰又破了好幾個紀錄,例如騎士半場球攻進86分,或一場球轟進24個則3分球。我多次跟朋友說,這是美國NBA沒落的前兆。

朋友都不以為然,說現代籃球戰術就是流行小球,就是這樣快來快去。

現代個屁?你細心看看每一個比賽環節,這種鬆散的run n gun 戰術跟街邊爛仔波毫無分別,無實際戰術可言,全憑個人素質,包括體能、個人單對單能力和射球準確度,我們唸小學時開始就被這樣訓練,拚命跑拚命跑。

這種戰術曾經最輝煌之時是九十年代金州勇士的TMC, 當球隊擁有三名以上快槍手: Tim Hardaway, Mitch Richmond, Chris Mullin, 可以盡情跑轟。雖然上不了總決賽,但永遠一班尾二班頂,觀眾看得眉飛色舞。在真正的球迷心中,這種戰術華麗有餘深度不足,而且成敗全押在兩三個球星身上,至有KD, Curry, Thompson合攻一百分,James, Irving合攻80分,然後每場比賽的勝負差居然是今場我贏你二十分,下場倒輸你二十分。

自從九十年代Piston Badboys的崛起,東岸的防守戰術徹底性壓倒了本來盛極一時的西岸以Lakers為主的Showtime Basket, 得防守得天下,冠軍球隊用盡24秒設防,讓每一球起手都步步艱難,籃球得分率大降以致影響及票房,於是NBA CEO David Stern 不斷修改球例,改變球證指引,以有利於攻方可以更容易得分。第四場其中一球,Kevin Durant以並不快速的腳步切入籃底,T Thompson雙手在籃底舉高垂直跳起,KD整個人撞進TT胸前然後跌倒,結果TT被吹罰,KD得二罰球。這種是比女子籃球更不如的玻璃籃球規則。

切球者以快步first step只要踏進禁區,防守方除了讓他起手然後企圖block shot外根本無可設防,於是兩邊快上快落,比得分效率和體能,如入無人之境,或乾脆在你還未進禁區前像JR Smith雙手抱住。

這種籃球無戰術或藝術可言,其趨勢可贏得觀眾掌聲,情形其實跟英國足球超級聯賽相似。英國足球超級聯賽,球之上落天下最快,進球率高,票房爆滿,觀眾賭得不亦樂乎,不過自九十年代開始,英格蘭參與世界盃由四強止步到八強止步到十六強止步,球星在本土賽予取予攜被吹捧成一條龍,幼稚簡單的戰術和輕易得分令球員自大麻木、失去思考能力、不懂變陣和破陣,而空有最好的個人體能質素,最後在國際舞台上,寸步難行,失去競爭力。

現在的NBA所謂先進小球,走的是這條唯利(票房可觀性)的老路,每個美國頂級球員無論身體長多高最後都情願只打到forward, 甚至small forward, 數年前最流行的笑話是Kevin Garnett只承認自己六呎十三寸,絕對不會打中鋒,因為大個子已經在主流戰術之外,不被重用也沒有廣告代言贊助,在美國六呎九寸十寸已經是中鋒,球隊甚至放棄中鋒,由Durant, James,來客串,當西班牙、俄羅斯、阿根廷、克羅地亞等在體能上終於貼近美國,而技術及布陣上有一個七呎二寸的中鋒,七尺的大前鋒,六呎十寸的小前鋒,六呎八寸的射衛和六呎五寸的控衛,這種不懂防守和陣法的美國小球,很快就一敗塗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