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來說。
我自己是反服貿的,而大部分學生和民眾不是反服貿的,他們反對不依程序強行通過,反對馬茸總統不尊重民主,反對草率打包式通過法案而非逐條審慎審核審查。這已經違背了他們幾十年來爭取民主和投票給民選總統的原意。當民選總統罔顧民意並漠視民主程序通過法案,跟你家樓下的保全未經你許可突然爆破你的房子一樣,按金小刀最愛的美國式做法,是直接用鎗把他轟出去。

我支持台灣學生。他們看到政府變質馬上付諸行動,而不是一次又一次交給那些政黨老人把事情搞砸,然後逆來順受。香港搞佔領中環行動,幾個無魄力的自認知識分子當號召,拖拉數月,媒體版面和曝光沒停過,結果不知所謂。如果在台灣,這就是佔中了,二百人,到現在全球響應。這叫做年青人的魄力,革命也好政治也好,社會的未來也好,那都是屬於年青人的,四十歲以上都下台吧,一膽二力三功夫,前面二樣你們都不夠了,需要時再出來幫忙吧。香港的年青人沒有台灣的行動力,香港的警察沒有台灣的人情味,佔中是發夢。

我是反服貿的。二零零二年來台灣工作,二零一三年香港住不下去了,把家人搬來台北。服貿通過,我要規劃去中南部買房子,挑個交通方便但沒有陸客騷擾的地方住到死,我的女兒的未來就她自己決定吧。人需要錢才能生活,但人選擇生活的地方是因為愛那地方的人情和文化。像台北現在只要不去信義威秀我就舒舒服服,走到101就有種莫名的焦躁。我有很多很有修養的大陸朋友,但不是那種視高級消費場所如菜市場的土豪。

我反服貿的原因:
1. 它本身對長期就業率不會有幫助
2. 長期就業率必須配合開放陸客來台才能有幫助
3. 開放陸客來台必導致陸客變成本地第二大人口,人民幣變成本地第二貨幣,及其他的現時大家都看見的香港現象
4. 它必炒高地價

其他可能性都是可能,不那麼重要,我寫得下去再寫。

用最簡單的語言解釋: 唸經濟學第一課就是供求關係。叫陸客來投資服務業,他們能如何賺錢? 你要增加服務供應,要有足夠的服務對象給你服務才行啊。台灣早已是個已發展國家developed country,一切生活機能齊備且飽和,多了一家餐廳一家旅店一家美髮院,短期就業率因此多了六十個職位,如需求沒有增加,做不好的就被淘汰,於是半年後倒了一家餐廳一家旅店一家美髮院,六十個人失業。倒的是否同一家,失業的是否同一人,不影響大數字。

這是最標準的經濟推論。

政府當然不容許這樣發生,否則就證明服貿協議對本地經濟增長無效。於是政府研究如何增加需求。增加需求的方法只有二種: 1. 增加本地消費力 2. 增加消費人口

增加本地消費力當然無可能。窮老闆願意加薪嗎? 破產的政府願意減稅嗎?

香港政府在2003年與中國簽訂類似服貿協議CEPA, 至2004年已五次擴大陸客來台。原因簡單,需求不足,有店無市,唯一出路是放大陸人進來。

十年後的2013年,香港本地人口約730萬,旅客每年是5300萬人次,其中75%是大陸遊客。最令馬茸流口水的地方是香港政府2011/12盈餘七百多億港元,多到要派錢,2012/13也有四五百億港元,按財政司長報告:「大陸旅客來港消費提供了穩定的收入支柱。」

所以馬茸總統必定堅決地要盡快通過服貿協議,然後才能在他任內通過大量開放陸客來台,然後才能在他任內得到大量陸資來台投資服務業,增加本地(旅遊區)的就業機會,於是需求有了,陸資來台多了,台幣儲備也穩了,政府赤字也解決了,連彭淮南都笑了。大陸人帶錢來投資,大陸人帶錢來消費,政府坐地收稅,佔盡便宜。馬茸任期快滿,後面可忙著呢,是馬茸簽服貿刻不容緩,不是台灣簽服貿刻不容緩,當然沒有再討論再逐條審核的必要。

要管理這些旅客很簡單,香港彈丸之地,擠爆旺角尖沙咀銅鑼灣,其他地方的零售店面,普遍仍是蕭條。擠爆的地段都變成了金店面。犧牲幾個社區就可以救全台灣經濟於一時,當然是「利多於弊」。

放眼世界,任何小國當發展成旅遊區,遊客主流的國家貨幣就變成第二貨幣,甚至比第一貨幣更受歡迎。越南人喜歡收美金,從前澳門都喜收港紙,現在當然是人民幣,香港的股票市場,以人民幣交易的比率早已高於港幣,香港,可是國際第三大金融交易市場啊。

所以,我可以預見台灣通過服貿後的下一階段就是大量開放大陸旅客來台,然後當我走進台北某店用台幣付費會被台灣服務生輕視,正如我現在去銅鑼灣某名店用港幣找數會被香港服務生待慢,對付人民幣的比較殷勤一樣。

至於政府一直轉移視線說公眾疑慮是什麼中小企飲食業美髮業被衝擊,根本是掩眼法,在香港從來未發生過。台灣是一個相對文明的地方,比起大陸的平均值有更接近世界潮流的時尚文化和飲食文化,大陸人來台根本沒有競爭力。曾經有一家很有名的陸資小肥羊,在香港撐沒幾年就倒了,信義區的俏江南目前仍艱苦經營中。香港九七至今十六七年,有的只是因大量本地服務業企圖北上進攻大陸市場,優良技師和廚師被挖角到大陸,現在尖沙咀二百大元剪個男髮其技術比現在的台北學徒還不如,這現象叫做人才流失。而那些流失到大陸的人才,假如長期面對相對低要求的客人的話,技術退步,也回不來了,如果其港資東家在大陸結束,他們就只能流落異鄉,在當地謀出路。當然,這是個別現象,也有非常厲害的香港高手在一級戰區例如上海揚名立萬,但二十年後當他老了,他或許教出了無數出色的在地學生,而他家鄉卻早已失傳了他的技術,後繼無人,這現象叫做技術流失。這幾年我在香港或台灣很久沒吃到上好的龍蝦料理了,例如香港的上湯焗龍蝦,蟠龍鱔,原因是大陸富強了,上等海鮮都被大陸買貴了,本地店舖根本不敢隨便進貨,於是廚師慢慢就不再懂做這個菜了,這現象叫做文化流失。以上三個現象是跨國自由經濟之必然,兩國通商,好東西會偎大邊靠到強國那邊去,例如近年我很少吃到頂級的台灣水果了,大都被鄰國訂走了,剩下來的少量太貴,吃不起。這幾個現象是一個地方邁向全球貿易必經之路,開放,就要面對,我們不是日本人,日本人是寧死不讓好東西變成別國之寶的。

服貿協議涉及一些國家安全議題的項目很容易找,只要你比對二國條件不對等的部分,大概就是中方有開放疑慮而希望台方無條件開放的部分,包括通訊,傳媒,銀行,碼頭航空,陸上運輸等。那代表了一個地方的資訊流、金流、物流和對內對外的交通使用權。這在什麼程度上會觸及國安危機,由專家來判斷。

而其實最嚴重的,是在多個看似無相關國家安全的產業項目上有這麼一條: 「允許大陸XX服務提供者在臺灣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立商業據點,提供XX服務。」
台灣處理中國外交必須審慎重於其他國家最主要原因是有屬土爭議:台灣視大陸為鄰國,大陸視台灣如香港。台灣跟中國在土地權益上最大的不同是大陸土地屬公有,台灣土地可私有。當這些陸資來台投資並設立據點,例如旅店運動場展覽館銀行或於碼頭或航運要道設立服務站或倉庫,必涉及投資購買商業據點並持有該點的土地持份,加上陸資銀行提供的房貸或土地抵押,某天在聯合國效法日本向釣角島地主購買土地並插上國旗,拿地契出來展示陸資已合法擁有台灣一半以上土地,宣示主權,我不知道會否涉及國安危機? 

但無論如何,服貿必造成大量陸資以設立獨資商業據點為名購買土地和房產,大家手上有物業的翻幾倍發大財有望,下一代的年輕人就像現在的香港青年,除了金融業房產業旅遊零售相關外,其他工作機會少之又少,好師父少之又少,找不到工作還要被嫌專業技能不足,而因沒有陸客概念的中小企各行業艱苦經營,就業機會少之又少,找不到有前途的工作,只能怨自己讀錯書入錯行。自然,這些社會上的「失敗分子」,都買不起房子。

開放服務業投資,下一步就是全面開放大陸旅客來台,民生消費會被炒高,政府財團和地主得益最大。當政府有盈餘之時,他會減稅嗎? 會大力協助本地弱勢社群安度高通脹嗎? 會支持本地企業提高競爭優勢嗎? 很難吧,減稅與福利主義有矛盾,支持本土企業嗎? 十年廿年後,大概都搞不清楚哪家真的是本土企業了。當然,這都不是馬茸任內的問題了。

「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無用之用。老子生逢亂世,這是他的自保之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產才是台灣的國家之本,台灣的漁農養殖業,生化科技,電子生產技術,都是全世界頂尖的,還有文創藝術人才,是全華人世界頂尖的。政府應不惜資本去栽培。香港今天的總收入佔比,生產只佔2.7%,而年青人都找不到好工作。南韓今天的成功,是在1998年國際金融風暴時政府主動減稅,全面資助本土企業,而全國人民自願減薪。當時我適值香港Huggies好奇紙尿褲的產品經理,全部紙尿褲由韓國生產進口,進口成本低了三分之一至一半。十年十五年後,今天滿街Samsung, LG, Hundai, 我非常討厭韓國人,但無可否認他們民族的可敬可畏之處。傚法南韓,全力支持本地生產和文創,跟大陸做生意,簽貨貿就做不完了,不必簽服貿。

台灣加油^^ 台灣年青人加油^^





補記:
服貿不簽,陸資就不會來? 陸客就不會來? 房產就不會漲嗎?
當然會。都會。過去五年,陸資陸客都在來,房產都在漲了。從高雄進的陸客也沒比台北少。不論藍綠執政,開放兩岸貿易是必行之路。明的不行,暗的還是會慢慢來,只是不會一下子,弱國是經不起劇變的。從經濟部到總統口徑一致: 很多項目早已開放了,所以,馬茸如非要成全他自己一人之名,急什麼? 我們急於成功了這一代,就匆匆犧牲了下一代。

服貿不簽,企業西進怎麼辦?
為了統戰,台灣企業早在西進了,除了那些影響到金流、資訊流、國內外交通的敏感項目。鄧小平的戰略:先讓一小部分人富起來。從頂新鴻海hTC旺旺不是出了幾個股王和首富? 服貿不簽影響最大是銀行,但即使富邦跑到大陸也不過是蚊型銀行而已,成功有限。聽說國泰世華等不及大陸,現跑到越南發展,已經快闖開一大片天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