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天朋友自遠方傳來簡訊,罹患絕症晚期,恐時日無多,叫我不必過去探望,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云云

一時無言,只勉強裝作瀟灑地回覆:我寫個笑話送你。

最近我看過的許多笑話以這個最精采:
兒子跟老子同桌吃飯。
兒子突然說:爸,老師要我們參加音樂班,但樂器要自己買。
爸想了想,把筷子遞給兒子。
爸說: 你就跟老師說: 你想當指揮吧。

連勝文說:很多家庭因無法讓子女補習英文,長大後失去國際競爭力,他參選市長要幫助這些「弱勢家庭」。

朋友,你覺得前段好笑? 還是後段好笑?

對於部份年輕人來說,死亡是帶有神秘色彩的冒險,如果留意社會新聞,十來歲至二十來歲自殺的人佔了一個不少的百分比,他們對未來絕望,自覺此生一無所有,死亡只是轉移跑道的另一場冒險。步入青壯年後自殺漸少,除非經濟不景孤苦無依,生活陷於絕境,他們已越過年少無知,踏入人生的另一階段,對將來有所追求也已累積了一些成果,一般情況是捨不得去死的。到步入老年,兒孫滿堂,即使未看破紅塵也已歷盡凡間如夢,該捨的大可捨,留在心中的是諸般的情和愛,死亡已近,順其自然,是不必刻意求死的。

朋友已到了最後這個階段,肉身的牽絆可以放下得更徹底,而在精神上跳昇到更空靈的境界,眼前的一切,會出落得更單純和乾淨。唸佛的人,頓悟可以放下了,那就放下了。追尋名利、情感或成就,在人生中都是一個過程,回頭看成也是這生就此過了,不成也是這生就此過了,最重要是真的有去嘗試過。我是將心比心,假如換作是我,大概就是這麼一種想法,可能隨便把東西放一放,就去雲遊了。

無巧不巧,我最近迷上這部電影,一連看了三次:
the bucket list

一個人活到七八十歲,原來還有一籃子的願望未實現,情何以堪,就趕快去完成吧。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這幾天,腦中一直縈繞這二句,而馬航適巧空難,心情怪異。

這數年來一年送一友,已從悲痛漸入於無痛了,剩下刻骨的幾度記憶,只能隨自己年老而淡忘吧。

祝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