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堯:懷念常宗豪老師 (轉載自香港蘋果日報)

接到常老師仙逝的消息,確實有點意外,內心亦感難過。老師的身影、言笑,以及很多的前塵往事,縈繞心中,貿然執筆,實在也不知所云了。

早期老師是一個大忙人。老師負責行政,兼顧教學工作,推動學術研究,同時更要指導研究生。當年香港中文大學由三所書院組成,老師既是聯合書院的校友,又是聯合書院的老師,在這交疊的身份中,自然又有很多統籌的工作要做了。此外,加上各式各樣的社會服務,總有使人分身乏術之感。記得以前寫論文求見老師的時候,總是常門立久,萬一臨時有事,那只能再約時間了。後來留在中大工作,見老師的時候多了,其中尤以早餐及午餐為多,那時候討論學問,談笑風生,兼涉社會人事,自然是獲益良多了。老師還引薦我參加愉社的活動,認識了很多香港著名的詩人,裏面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史料,人生百態,實在也令人耳目一新的。老師是著名的食家,觥籌交錯之餘,還要不斷尋訪食肆,交流經驗,可能太忙了,未能寫成食譜傳世,未免有些可惜了。記得在老師的大學宿舍裏吃螃蟹,我開車到啟德機場取貨一籮,大小都有,搬到老師家中,原來全都沒綁的,結果倒瀉籮蟹,芸芸一大班學生之中,時勢造英雄,能夠征服大閘蟹的,自然就是勇士了。

老師退休之後,移居澳門,由一九九七年到現在,前後十三年了。在這些日子中,早期有一兩天回港兼課,又在澳門傳授書法及指導鑑賞,此外大部份都是優哉悠哉的,讀書養志,享受生活,由忙碌歸於平淡。除了後來多病的日子之外,老師真的度過了他的黃金十年。在澳門,他在報刊上寫稿,結識了一大班的文友奇才;又跟藝術博物館的朋友結緣,協助文物整理的工作。由於澳門亦是美食天堂,交通便利,呼朋引伴,相得益彰,氹仔幽居,自然更是神仙生活了。當年大家特別嚮往不老茅台及百年孤獨這兩種美酒,香港大批的朋友、學生渡海相訪,也就絡繹於途了。尤其是每年老師生日的盛會,高朋滿座,酒溫情熱,差不多有半數都是來自香港的,有些還要趕船回去,更是永遠令人懷念的盛世。

常老師的學問是廣博無涯,深不可測的,更重要的是他有性情,有主見,有堅持,更有執著。他有知人之明,易於親近;同時基於是非好惡,道不同不相為謀,自然也會拒人千里,不假辭色了。有些人不明白,也就給他嚇走了。

常老師系出名門,在文化學術的領域裏,就像屈原「帝高陽之苗裔兮」一樣,強調出身,表現高貴的身影。例如五十年代先後就讀華僑、經緯兩書院,得親炙陳湛銓、李硯山、熊潤桐、馮康侯、梁簡能、陳汀蘭、羅冠樵諸先生。六十年代初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從高明讀禮,周法高讀語言學,夏書枚、鄭水心讀詞學,李棪讀甲骨金文,都是當時一代的名師大師,加上少年時學習四書詩文及書畫藝術的經驗,而常老師採掇英華,融匯貫通,也就構成個人獨特的生命境界,而表現出豐腴的文化姿采了。因此,常老師早年專研古文字及古音韻,即以語言學名家,更表現出過人的語言天分,著有《戰國青銅器銘文研究》、《中國上古音表:據高本漢擬音》二書,都是國學研究入門的根基。晚年整理教學資料,著有《唐五代詞講義》、《九歌新論》二書,精義疊出,極有見地。前者指出李白〈菩薩蠻〉、〈憶秦娥〉二詞不但確為李白所作,更是李白晚年從夜郎遇赦歸來之作,〈菩薩蠻〉作於乾元二年( 759),而〈憶秦娥〉則為至德元載( 756)太白寓居廬山之作,當時長安陷賊,玄宗出亡,貴妃死於馬嵬坡下,李白用「年年柳色,霸陵傷別」點題。常老師又認為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之「小山」是指美人髻鬟及髻上釵鈿髮飾,且有周昉《簪花仕女圖》可證。至於李煜〈破陣子〉更是一首偽詞,平仄全錯,決非後主所作。以上三項都有詳盡的考證和說明,可以表現出常老師的懷抱和識見,有所堅持,與當代流行的說法不同,無論信與不信,都值得一讀,再作取捨,而學問就是這樣累積下來的。

常老師精擅於書畫藝術,眼高手高,除了寫字作畫之外,更精於鑑賞,辨識真偽。陳湛銓《修竹園近詩》有〈與常宗豪夜話感賦二十韻〉之作,詩云:「常生宗豪實奇士,不但書畫能通神。知人論世具卓識,可化蠖屈為龍伸。」可見詩畫通神之說,早有定評。由九十年代以後,常老師先後在港澳辦過了三次的書畫展覽,首次是 1995年的書法展,第二次是 2001年與師母黎曉明的書畫聯展,第三次是 2005年由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的《綆短汲深-常宗豪書畫》六十件。每次的作品不同,可以展現常老師不同階段的藝術風貌。

常老師精於收藏,古董家具之外,書畫尤多。前年老師曾讓我參觀他的珍藏,由特製的鋼櫃及衡溫保管,一層一層的拉出來觀賞,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就像進入了博物館一樣,但卻可以直接的親炙文物,完全沒有任何玻璃櫃的阻隔和距離。其中以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黃賓虹及潘天壽等的作品為多。他本來想在香港展出,後來健康漸差,只好不了了之。

近日我寫了〈悼恕齋師〉一詩:泥塗拔擢立常門。解讀溫詞比楚魂。卅載追隨詩道正,百年孤獨壯心存。橫琴水墨參神韻,石峪金剛記善言。一夕傷心搖落盡,濠江雲水繞荒村。首聯常老師指導我讀溫庭筠詞,明白「離騷初服」之意。百年孤獨是一種酒名,可以寄托懷抱。第三聯指常老師的畫作〈橫琴〉及他的書法〈集《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聯語〉三十六件作品。末聯斯人已去,總有無端搖落荒寒之感。

文:黃坤堯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