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專家當然都希望自己所屬的專門重要,走火入魔者更會認為成敗得失盡在於此,例如命理專家,會認為什麼都與命理有關,策略專家,更是滿口策略,甚至什麼都是策略,不惜把自己的專門無限廣義化,以凸顯其重要性。

翻閱雜誌,看見一篇文章題為:「最高段的競爭策略」眼前一亮心跳加速,誰知讀下去啞然失笑,然後瞠目結舌,到後來捧腹大笑,最後卻寒毛直豎,冷汗倒流。

商人沉迷策略,以為一條奇計可以反敗為勝,扭轉乾坤,轉虧為盈,甚至制霸天下,那固然不切實際;專家無限抬舉自己的專業,廣義化其他情事列入自己專業的範圍,更是自欺欺人,利令智昏,腦充血大頭病。
且看文章如下:

『策略和下圍棋一樣,也有段數之分,一段的策略是口號策略,口號策略其實就是不論環境的變化,企業本來就要進行的做法,只是用「策略」的名義包裝,例如:儘快做大做強,加強顧客關係,強化研發實力,優化人力資源,這些放諸四海皆準的「策略」,適用於任何廠商,沒有策略上的「取捨」的問題,因此也沒有策略的意義。』

@@: 策略可分段數,聞所未聞。每家公司都可能有一些口號,目的是讓團隊簡單溝通公司的價值觀,清楚共同的願景、目標或經營理念,通常這些口號會列入一家公司的mission statement(公司的mission statement各類性質都有,有關於目標成就的可譯為「遠景」或「願景」,有關於價值觀的可譯為「宗旨」或「使命」),在公司裡溝通這些口號可能是一種鞭策或激勵團隊的策略,但這些口號本身並不是什麼「口號策略」。的確"只是用「策略」的名義包裝",不過前此卻沒看見過哪位名人學究是這樣包裝的。分別遠景和策略很簡單,例如秦始皇要統一天下是遠景,統一各地的文字和貨幣就是其中的兩條策略了。把口號策略列為策略第一段,証明作者亦認同此為策略一種,張冠李戴後,還有什麼不是策略?「口號策略其實就是不論環境的變化,企業本來就要進行的做法」--那當然是賺錢了^p^難道賺錢也是策略?

『二段的策略是「進步」(do better)的策略,將現有的企業的活動做的再好一點。例如生產良率再提高兩個百分點,顧客再來率提高百分之三,存貨週轉率再提高一次。Do better的策略大多偏重在作業層面,目的在於提高經營效率,如果經營效率能夠較競爭者為優,可以創造短期競爭優勢,但是只有當策略正確時,追求效率才不會事倍功半。 』

@@:進步也是策略的一種,而且只值第二段,結舌程度,幾乎把自己咽死。進步是每家公司夢寐以求的事情,每天進步1%,七十日可以雙倍,二百二十日可以九倍。效率是每家公司管理運作的基本指標之一,簡單定義效率就是準確加上速度,準確就是做對的事情同時把該件事情做對,提昇效率就是提昇準確度同時在準確的前提下做得更快速。提昇效率力求進步本來就是每家公司每天都要執行的任務,進步和效率,關策略什麼事?

『三段的策略是簡單策略,簡單的策略只有三個:成本領導,差異化,和集中。這些策略雖然簡單,但至少指點企業長期發展方向。但是這些策略風險也不小,成本領導只有一個贏家,差異化策略亦需要長期的投資。

其實最重要的是這些策略都過於簡單,容易模仿。只有這些簡單策略不足以讓企業長治久安。例如「提供顧客全面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provider)的策略很難歸類於上述的三個策略的任何一個。 』

@@:成本領導,差異化,和集中竟然「過於簡單,容易模仿」,要寫三個服字,瞠目程度,眼睛幾乎跌了出來。成本領導(應為全面成本領導Overall Cost Leadership)以全面降低成本強化公司體質,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創造獨特產品、新市場及商機,例如Toyota就發展了Lexus,集中(應為焦點集中Focus)集中資源並精簡營運,例如Jack Welch接任GE執行長後只保留在市場上佔第一二位的事業,而結束其他。以上三題任何一題做成功都不得了,何簡單之有? 你模仿看看。

『再高一段的策略是透過SWOT分析出來的策略,SWOT分析大概是最多使用的模式,但是如果產業每一家公司都在做SWOT分析,所導出的策略基本上差不多,結果是造成策略的同質性高,產業又陷於激烈的競爭。(立論有誤,看舉例浪費時間,後段舉例從略。)

SWOT環境分析只注重環境的趨勢,再高一段的策略是將環境分析擴充為競爭生態和價值網的分析,內部分析再進步到核心競爭力的分析,策略上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會就此呈現。所得到的策略能兼顧到內部和外部的一致性。』

@@:SWOT分析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分析方法,S和W列出目前的強項(或優勢)Strength和弱點Weakness,O和T列出目前市場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它簡單從四方面反映了目前的現實狀況,卻沒有推演或「導出」策略的功能。當然,競爭環境分析可以簡單也可以非常複雜詳盡,想學習更多競爭分析的有效工具可參閱Michael E. Porter的經典名著<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y" 和<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但所有分析工具只能提供給你擬定策略的基礎資料,它本身不是策略,也推演不出策略,策略要由決策人因應目前狀況及未來願景自行擬定。例如秦考慮侵吞六國,其優勢是國富兵強,君主雄才大略,弱點是國土位置在偏遠的西陲,要遠征北燕南楚東齊路程遙遠相當費力費時,機會是目前六國皆弱不難逐一擊破,威脅是萬一六國團結聯合起來,以強秦的條件亦無法成功,嚴重者更可能反遭滅亡。SWOT分析到此為止,策略上你可以因應目前的情勢決定按兵不動靜候更好時機或是傚春秋五霸做盟主或是積極併吞天下,打還是不打,侵略應先從哪裡開始,是否動用外交手段等等,後來的併吞策略包括防止合縱和遠交近攻是戰略家的妙策,卻並不是SWOT理所當然衍生出來的競爭策略。

『最高段的策略是贏的策略,贏的策略是企業主苦思出的策略,必須要跳出傳統的思考窠臼所思考出的創新策略,而且是競爭者想不到或做不到的策略。(立論有誤,看舉例浪費時間,後段舉例從略。)

所以贏的策略就是創新的策略。要贏過對手,在策略上的創新才是正途。但在策略上創新是國內企業策略上最大的罩門。』

@@:終於看到高潮,捧腹大笑,拍案叫絕。最高段的策略當然是贏的策略,公司最高段的策略當然是賺大錢的策略,打工的最高段策略當然是飛黃騰達的策略,奧運選手的最高段策略當然是刷新世界紀錄的策略,哈哈哈,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部是廢話。

@@:策略是不可能分段數的,任何策略能適時解決生意的難題都是有效的策略,重點是用得其時用得其法。有些策略是互相違背相沖的,例如前文提到的四種策略,決定採取差異化策略,難免有違專注,創新必須承擔更高的成本和風險,自然須犧牲一點利潤和成本導向的原則。GE前執行長Jack Welch被譽為二十世紀最佳經理人,他重視成本控制及利潤導向並把二者的成效連結經理人紅利的績效評估,但時移勢易,接任執行長Jeffrey Immelt面對全球化競爭及新興市場迭起,於是把公司發展策略轉移到研發、創新及業績成長率上,加注投資研發,同時降低對成本及利潤績效的重視,經理人紅利亦改為連結到創新點子、客戶滿意度及業績成長率等。兩代執行長的策略都為公司及股東帶來龐大的商機和回報。廣東俗諺「橋不怕舊,最緊要受。」意思是計策不怕老舊,最重要是有效,好計策者,必須適時有效。

@@:策略不求新,最重要是切合當前的難題。假如執行得比誰都優秀,對手明知道也跟不上,你一樣是贏家。全世界的一流代工生產廠商都知道各種降低成本的技術和策略方法,但能夠有效維持最高品質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才是大贏家,所以今天,大家都知道是鴻海贏了,它贏的關鍵,不是策略創新,而是計算精準,執行嚴謹。適時的策略,還須由適當的人才執行才會有效,否則就算擁有最高妙的策略,也不一定會贏。諸葛亮有最高妙的策略,能人所不能,創百古之新,身邊卻無執行人才,六出祈山,英年早逝,贏了什麼?

『(作者為XX大學副校長)』

@@:看到最後這行小字,全身寒毛直豎,冷汗倒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難得糊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